核心提示
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帶娃”從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父母開啟“依法帶娃”時代。
5月9日至15日是《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后的全國首個家庭教育宣傳周。全省各地以“家教伴成長 福見千萬家”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宣傳展示和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家庭教育法律法規家喻戶曉。
家庭、學校、社區、部門如何協同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近日,記者采訪相關部門、學生家長、社區干部、專家學者等,關注我省的相關做法。
幫助更多家長“依法帶娃”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繼《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后,又一部教育領域的重磅法規,也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
“這部法律是為了管家長嗎?”面對家長們的普遍疑問,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部長謝德權說,立法的目的不在于管家長,而在于促進家長的家庭教育行為。“就家庭教育專門立法,不僅是提要求、立規矩,更是為家庭指引和賦能。”
據省婦聯調查數據顯示,我省84.55%的家長對如何教育子女感到困惑焦慮,近八成家長表示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借鑒。家庭教育中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養輕教等現象比較普遍,留守和困境兒童、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問題日益凸顯。
“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精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所謂的成才評價標準,家長把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放在孩子學業發展上,教育焦慮明顯增加,家長迫切需要科學的家庭指導。”謝德權說。
探索家庭教育立法,我省已先行一步。2020年7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自202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從家庭盡責、學校指導、政府推動、社會協同等方面對我省家庭教育事業進行了規范。
而《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后,在家庭責任方面,分別從“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三方面給予家長清晰的指引,引導家長按照科學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家長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可以向公共體系獲取相應的幫助,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為幫助更多家長“依法帶娃”,我省將持續開展“百千萬家教公益大講堂”和家教名師巡講等活動,回應家長育兒的困惑和問題。各級婦聯將推出百場家庭親子閱讀公開課,組織百場家庭親子共讀紅色經典活動,培育百個親子閱讀體驗基地,拓展萬個家庭親子閱讀“有聲書屋”,援建10個“愛心書屋”。還將發揮“閩姐姐空中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心理咨詢專家團隊資源,為留守流動兒童、困境兒童、涉案失管未成年人家庭等特殊困境兒童家庭開展個性化的咨詢服務。
25米入校路背后的家校協同
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促進法》特別強調家校協同育人,家庭教育的實施主體是家長,學校一方面助力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讓兩種教育形成良性互動。
全國家校共育試點學校福州市晉安榕博小學的校長吳志誠,談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頗有感觸。有一件小事讓他印象深刻:去年11月的一天下了一場雨,不少家長撐著傘將孩子護送至校門口,其中有的家長邊撐傘邊將孩子背著、抱著,使原本寬敞的校門口出現了擁堵。
“從人行道經過小廣場再到校門口,大約有25米。”吳志誠說,“反思這25米入校歷程,家長每天替孩子背書包、寸步不離遮陽擋雨,是不是在過度呵護孩子的同時,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
隨即,吳志誠以《風雨上學路,請讓孩子學會成長》為題給家長寫了一封信,分析家長過度呵護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心理暗示,引導家長如何做孩子的規劃師。這封言辭懇切的信引發了家長的熱烈回應,在下一個雨天,越來越多孩子獨立有序入校。“這樣的變化源于家校良好的溝通與協作,學校和家長有著共同的關注點、著力點。”吳志誠說。
作為一個60%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小學,去年12月,福州市晉安榕博小學被確定為“全國家校共育試點學校”,探索家校協作新路徑。
5月9日上午,榕博小學格外熱鬧。在學校圖書館里,一場親子閱讀分享沙龍熱火朝天地進行著,老師帶領一年級學生和家長共讀繪本《我爸爸》,讓孩子通過繪本感受父母的愛,同時對家長進行家庭閱讀指導。
“以前爸爸都在忙工作,很少陪我。今天他來參加閱讀沙龍,我很開心!”一年(5)班的林翌宸高興地說。
一年(10)班田子墨的媽媽告訴記者,這樣的親子閱讀分享沙龍活動她參加了不止一次,學校經常舉辦各種主題的分享會,收獲很大。
在學校食堂,一場親子勞動技能大賽正在舉行。煎炒烹炸、蒸燉燒燜,親子廚師團盡顯十八般廚藝。
“這是我的廚師爸爸教我做的天鵝酥,漂亮吧?”“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的五香小龍蝦,可香呢!”……孩子們紛紛邀請記者來嘗嘗他們的手藝。
“我家孩子以前不會做菜,一開始擔心她做不來,沒想到她很喜歡動手實踐。”三年(2)班的陳逸如媽媽說,和孩子一起下廚,加深了親子關系。
“通過舉辦這些活動,增進家校之間的協同互動,讓家長從‘局外人’變為‘局內人’,從家長被動接受培訓走向家校自覺合作。”吳志誠說。
提高家校共育能力,相關部門也在行動。2020年,省教育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編寫出版了《家庭教育指導手冊》;2021年,組織編寫了小初高《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遴選建設了25個家庭教育特色校、100個家庭教育典型案例;連續6年推出《家長課堂》近300期,每年線上線下培訓學生家長100多萬人。
多方參與社區家庭教育活動
讓《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光靠家庭和學校顯然不夠,還需要多部門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
社區是離每個家庭最近的地方,在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方面有獨特優勢。
“媽媽像一只貓/她呆萌可愛,美麗誘人/她是起得最早的貓/每天給我做好吃的拌面。”這是福州市晉安區岳峰鎮桂溪社區“谷雨詩社”一名6歲小朋友的詩作。
“谷雨詩社”因社區組織的一場活動而來。4月20日谷雨時節,因疫情防控,桂溪社區閱讀學習品牌“魚兒姐姐的節氣”轉為線上開展,群里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的互動最后變成了“斗詩”,“谷雨詩社”就此成團。
為了打造兒童友好社區,去年,桂溪社區成立社區家長學校,每年組織超過5場的家庭教育指導和10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家長學校牽手專業社工組織、兒童培訓機構等社會組織和共建單位,讓小居民在社區里健康、快樂成長。
桂溪社區居委會主任、桂溪社區家長學校校長陳雯靖告訴記者,除了社區家長學校校委會外,越來越多小區社會組織、協會組織負責人,海歸青年和熱心家長積極參與家庭教育。
“谷雨詩社”的組織者就是小區里兩個年輕的寶媽。一個寶媽從澳洲留學回國,打造了“社區媽媽故事屋”品牌,為兒童和家庭建立家門口可持續的舒適閱讀教育圈;另一個寶媽打造了“家門口的自然課堂”,通過閱讀共享、勞動教育、觀察自然、釋放天性的形式,鼓勵更多家庭參與自然教育。
“小朋友的詩和天真,寶媽的熱情,家長學校成員們的敬業和奉獻,多重元素的碰撞給社區家庭教育增添了更多魅力。”陳雯靖說。
“家庭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需要匯聚多方力量。”省婦聯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更好推動新法落地生根,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職責分工》,明確了包括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司法廳等23個部門的職責分工,共同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的家庭教育支持體系,全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