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竹板、臺前站,來段表演大家看,垃圾分類很必要,增加能源減消耗!”傍晚,記者走進西山區永興路社區,就被一陣快板聲吸引住。正打著快板宣傳垃圾分類的是該社區有名的幫幫團。
社區居民李平一手拎著一捆紙箱板、另一手拿著廚余垃圾,來到“樂樂”智能垃圾分類箱旁,用門禁卡刷卡后,廚余垃圾投放容器緩緩打開,李平熟練地將廚余垃圾和紙箱板投進不同的容器內。幾秒鐘后,他的手機短信提示,廚余垃圾獲得積分10分,紙板獲得積分3600分。“小半年的時間,我家積分達到1萬多分。這半年積分可兌換洗衣液、洗潔精、衛生紙等日常生活用品。”李平說,“這種垃圾分類模式不僅很有意思,還能有一部分收益,又為環保做了貢獻,何樂而不為?”
記者注意到,不光社區里的居民定點丟垃圾,住在小區外的居民和商戶也會來丟垃圾。有些不熟練的市民就在現場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分門別類精準投放。
“垃圾分類成功與否取決于居民群眾的參與和配合。為了最大限度爭取居民群眾的支持,永興路社區把垃圾分類的宣傳融入社區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居民群眾參與其中,讓垃圾分類新時尚理念深入人心。”永興路社區書記、主任楊菊芬介紹。
目前,西山區在5個強制分類小區、11個示范小區投入智能分類回收設備16套28組,使用率100%,配備垃圾分類督導員24名。截至目前,這16個小區第一季度可回收物收運量141.19噸,有害垃圾收運量約0.16噸,廚余垃圾收運量369.31噸,其他垃圾收運量499.57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