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0枝鮮切花7枝產自云南,云南10枝鮮切花7枝產自晉寧。去年,晉寧區的鮮切花產量達到50億枝,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發展產業的同時,晉寧區找準自身薄弱環節,把解決卡脖子的種苗研發、產業轉型升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作為產業補鏈強鏈工作來抓,力爭通過5年努力實現“雙百億”的目標,把晉寧建設成為全國花卉產業的新標桿。
為中國月季插上種業“芯片”的翅膀
晉寧區寶峰街道的一處田地里,花卉種植大棚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地排列著。中年男子蔣俊文正在種植大棚里查看玫瑰生長情況。
蔣俊文從2013年開始種植花卉,經過多年打拼,有了一定規模,并成立了蔣俊文花卉苗圃種植基地。這兩年開始種植玫瑰,共承包了200畝土地,其中150畝采用傳統的土培方式、50畝于去年4月改為高標準大棚和基質無土栽培。
50畝大棚里種植了粉紅雪山、蜜桃雪山、高原紅、紫霞仙子等5個玫瑰品種。蔣俊文說:“今天采摘了大概1.2萬枝玫瑰花,算是比較少的了。‘5·20’前那幾天,每天采摘有四五萬枝。”這么多的鮮切花,他都是通過與鮮花電商平臺、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等合作進行銷售。由于這幾個品種的專利都不是他的,他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每拍賣出一枝鮮花,都要支付一定的專利費。
種苗問題,不只是蔣俊文面臨的難題,晉寧很多花卉種植戶、種植企業也同樣面臨這個卡脖子難題。晉寧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普俊豪說:“全區一年需要的花卉種苗大概在3.8億株,但是晉寧本地只有8家種苗生產商,通過扦插、組培的方式只能解決6000萬株,缺口在3.2億株左右。”晉寧有200多家花卉企業,但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申請過新品種專利。
為了解決這個卡脖子難題,晉寧區積極引進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技術培訓推廣中心、張福鎖院士“云南晉寧花卉科技小院”、高俊平專家工作站等眾多科研單位和科技企業,為晉寧花卉品種升級迭代提供技術支撐,為晉寧花卉產業占據產業鏈制高點增強內力。
在清水河村,云南省農業科學院李淑斌博士發起成立了新型社會企業云南艾薔薇園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薔薇公司”)。該公司自2015年12月成立以來,已收集國內外月季種質資源2000余份,其中包括60個中國古老月季品種,已具備每年優選3至5個優異月季新品種的能力。通過實施人才戰略,艾薔薇公司培養了以20名研究生和大學畢業生為骨干的研發團隊,在月季資源評價、新品種選育、月季景觀應用以及環保栽培技術集成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展。通過6年的發展,艾薔薇公司已成長為云南花卉種業創新的重要力量,種子種苗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他們的努力方向,就是以振興花卉種業為己任,聚焦薔薇屬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以發掘自主知識產權優良基因為奮斗目標,為中國月季插上種業“芯片”的翅膀。
基質無土栽培技術大大提高花卉產量
日前,記者來到云天化集團的礦山覆土植被區。在這里,云南云天化花匠鋪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花匠鋪公司”)正在進行一個大膽的創新——把需要復墾的礦山變成綠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花卉示范項目,改變既往純投入方式,探索可持續、有效益的礦山修復模式,同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山頭上,花匠鋪公司已經高標準建了600多畝設施農業溫室大棚,還有近400畝大棚正在建設中。“這是智能一體化控制的溫室大棚。”花匠鋪公司綜合管理部副部長王博說,“大棚的遮陽網、加溫系統、環控裝置會根據玫瑰生長需求,自動調整棚內溫度。另外,花卉種植采用基質無土栽培,基質裝在基槽里,由支架抬高于地面。基質槽里鋪著水肥一體化系統,為花卉提供水分和營養。而自主研發的水肥一體化系統做到了零排放、零污染,可以有效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問題。”
現代化的基質無土栽培與傳統的土栽相比,可以大大提高花卉產量和質量。王博說,用傳統種植方式,畝均產量在6萬至7萬枝,而通過現代化基質無土栽培可畝產14萬枝左右,玫瑰的品級提升幅度也很大。目前,云天化集團進軍現代農業的核心,就是以工業化的思維賦能農業產業的綠色發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基質無土栽培是探索礦山復墾及綠色發展的典型案例,也是可復制、可推廣的一種花卉種植模式。
經過30余年的努力,晉寧花卉產業迅猛發展。晉寧區是云南省花卉產業布局重點縣,2018年獲評云南省特色農產品(花卉)優勢區,2019年以來連續2次入選云南省“一縣一業”花卉產業示范縣,連續3年被列為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云南花卉產業項目建設區。到2021年,晉寧區花卉種植面積達6.1萬畝。
一直以來,晉寧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滇池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而晉寧位于滇池南岸,普俊豪說,“在生產設施建設上,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并與花卉生產相匹配的高標準生產設施、加溫設施、水肥設施;在花卉生產上,著力推廣水肥一體化、肥水循環利用技術等,打好生態綠色牌。”晉寧區出臺政策,對升級傳統花卉種植大棚的花卉企業、種植戶給予一定補助。
在集成示范上,晉寧區完成了1404.5畝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建設,完成烏龍村1000畝仿腎處理系統綠色技術示范項目建設并投入使用,推廣應用花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5.03萬畝、“水肥一體化”和灌溉水循環利用技術10091.47畝。通過綠色化種植提升改造,灌溉用水畝均節約幅度達58.33%,肥料施用降幅達33.33%。
初步統計,與傳統土栽模式相比,鮮切花高標準設施栽培畝均產量從3萬至5萬枝提高到了10萬至15萬枝,優質花比例從30%左右提高到了70%左右,畝均產值由3萬至5萬元提高到了10萬至20萬元。
普俊豪說,下一步,晉寧區將逐步推進傳統土栽模式向高標準設施栽培轉變,推廣使用基質栽培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整個產業轉型升級改造,對于晉寧區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力爭5年內實現“雙百億”目標
四季春常在,月月“花事”好。一花一世界,云花看晉寧。
晉寧區已經形成了以寶峰街道為核心區,昆陽街道、上蒜鎮為集中區,以玫瑰為主,康乃馨、非洲菊、百合和繡球花為輔的發展格局。一大批經過市場洗禮的優質花卉品牌脫穎而出,晉寧區已成為中國鮮切花生產第一縣,花卉產品遠銷國內外,花卉大產業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晉寧區還著眼形勢發展,致力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升花卉產業大軍職業素質。近年來,該區共培訓各類人員2萬余人次,舉辦花卉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采后處理、市場營銷培訓班1200多期。在專業人才隊伍的帶領和推動下,晉寧花卉產業成為品種最全、農戶參與最廣、科技支撐最強、群眾基礎最好、市場前景最佳的“美麗產業”。2019年以來,晉寧區通過花卉產業項目建設,帶動2.2萬余戶、5.5萬余人從事花卉產業,花卉專業合作社由91個增加到102個,花卉企業由193家增加到226家。超半數農村家庭靠種植鮮花脫貧致富。
下一步,晉寧區還要提升初加工水平,花卉產業要向精細化、深加工邁進,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如精油、花茶、永生花,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晉寧區力爭通過5年提升改造,建設全球知名優質鮮花產區,推動產業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建設全球主要鮮花交易中心,推動市場從產地型向國際化轉變;建設中國最佳花卉旅游目的地,推進一二三產從分割向融合轉變。實現晉寧花卉產業農業產值達100億元、加工產值達120億元,形成“雙百億”產值花卉產業。
鞏固中國鮮切花生產第一縣,確保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力爭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為全國花卉產業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