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女博士報考長沙岳麓區協警崗位的消息,在網絡上沸沸揚揚。但事情很快出現了反轉,先是清華大學官方表態:學校學籍庫查無此人。接著,岳麓區人社局會同公安分局對此事調查核實后通報稱:張某(女,28歲,山東省濟南市人)于2018年6月從山東一所二本學院本科畢業,一直夢想考入清華大學讀碩士、博士。近年,張某經常臆想在清華大學讀博士,并在多地民營企業求職時謊稱學歷,均以“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填報學歷學位。今年5月,張某在網上報名參加岳麓區警務協助人員招聘時,再次以“清華大學博士”填報。
通報稱,此事如何處理還要進一步調查后決定。雖然事情已基本告一段落,但網絡上針對此事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因為,最近幾年,海內外名校碩士、博士委身基層普通企事業單位的新聞層出不窮。比如,北大博士成功進入北京朝陽區城管執法局工作;又如,常住人口不足20萬的浙江小城遂昌縣24個工作崗位招聘,除了專業技能類崗位,還有一些鄉鎮、街道的基層工作崗,而入圍人員幾乎全部來自“雙一流”高校,其中有4名博士、19名碩士,本科畢業生僅1人;再如,深圳中學招聘老師的公示榜單上,全部是海內外名校的碩士、博士,以至于有人開玩笑說,以后中國的芯片制造就靠深圳中學了。雖然很多人對這類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但也有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覺得年輕人可以通過就讀名校逆天改命、完成階層跨越的單純人士忍不住大驚失色,感嘆:這是怎么了?
不知道高校的管理者是否因此想過,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不是與社會、國家的需求脫節了?有一種廣泛的共識稱,本科生所學知識,參加工作后1%都用不到。知乎上很多人告誡學弟學妹,掌握真正的技能和知識,畢業后才可能進好單位,而掌握用人單位需要的技能,全靠自學。問題是,碩士是專業人士,博士更是在讀期間已經領工資的科研人員了,縣區城管執法人員崗位、協警崗位,需要一個在學校學習將近20年的博士嗎?所以說,碩士博士到基層單位做普通行政人員,不僅是資源浪費,而且是對教育體系和知識的羞辱。
有人說,我國可能已經到了人才飽和的歷史節點。十多年來,高校擴招與房地產瘋狂擴張一樣,最終,房子和人才都過剩了。事實上,我國每年畢業的碩士生不到百萬,博士生僅四五萬。對于一個有14億人口,希望以專業知識和科技力量引領發展的大國來說,這100萬專業人士應該在匹配的崗位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過剩是不可能的。
這些年,名校高學歷學子,為了在一線城市工作生活,為了成為公務員或者國家企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不惜委身于與自身所學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基層崗位,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且越演越烈?,F在,為了在職在編,這些一線城市“雙一流”高校的鳳毛麟角,連山區小縣城的基層崗位都愿意去,放棄畢生所學,為科級干部寫講話稿。你說這叫什么事兒?
本科生就業難,碩士博士滿天飛。多數在職在編人員都在忙著提升學歷、評職稱,以學校、醫院和事業單位為甚,本職工作和國家社會需求則得過且過。另一方面,我們的基礎科學研究還很薄弱,高精尖工業科技水平還滿足不了發展需求。這是我們必須警惕和糾正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