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昆明市政府網站發布《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明確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2022年度工作任務的通知》,明確2022年度重點工作及牽頭單位、責任單位,旨在加快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確保“一樞紐、四中心、三品牌”建設取得成效。
2022年度重點工作
交通
確保地鐵5號線建成通車
進一步加大國際航線開辟力度,開通國際航線1條。配合抓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
推進昆明鐵路樞紐西客站綜合交通工程前期工作及項目建設。配合推進渝昆高鐵昆明段正式用地組件補正上報、征地拆遷及工程建設工作。
加快公路骨干路網建設,繼續推進曲靖三寶至昆明清水高速公路(昆明段)、昆明(福德立交)至宜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至雙龍等高速公路建設,推進玉溪(易門)至昆明(晉寧)、烏東德至祿勸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
主動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挖掘水運發展潛力,加快烏東德翻壩轉運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啟動建設。
加快推進昆明軌道交通1號線西北延、2號線二期、5號線項目建設,確保昆明軌道交通5號線項目建成通車,推進三環閉合工程建設。
能源
新建公共充電樁5400槍
做好烏東德、白鶴灘兩座國家大型水電站建設服務保障工作。高質量完成烏東德水電站后續工程建設任務,計劃完成投資10億元。
推進祿勸縣撒永山250MW光伏電站、金沙江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基地首批項目、保供給促投資新能源項目和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建設,計劃完成投資10億元。
在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部分區域,通過智能化預艙式變電站等項目建設,打造城鄉電力服務均等化示范區。
在巫家壩片區及東風廣場片區建設城市核心智能電網示范區,實現高可靠性供電保障。
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新建公共充電樁5400槍。
推進換電站建設,新建換電站25座。
物流
優化冷鏈物流基建布局
完善王家營片區物流基礎設施,確保昆明鐵路國際班列海關監管場所在2022年6月30日前建成,實現普通國際貨物發送就地報關和到達清關。
加快晉寧區國際花卉綜合物流中心、斗南花卉小鎮花卉產業綜合配套服務區、中通快遞西南(昆明)智能科技電商產業園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項目建設,優化昆明市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布局。
以王家營集裝箱中心站為重點,依托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及中老跨境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提高貨源組織能力和貨物集散能力,保障中老國際貨運列車高效運行。
通信
推進5G網絡異網漫游
在省級單位指導下,聯合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中國聯通昆明分公司3家基礎電信企業落實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項目,建成后支持各基礎電信企業發展通道用戶。
從編制、經費、場所等方面密切配合省通信管理局進行申報,力爭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申報成功并落地昆明。
統籌推進全市5G網絡和配套設施共建共享,推進5G網絡異網漫游,逐步形成熱點地區多網并存、邊遠地區一網托底的移動通信網絡新格局。新建5G基站不低于5000個。
智慧城市
建設城市智能運管中心
開展新一輪政務云服務采購及精細化管理工作,統籌推進政務云中心建設。
建設集指揮、調度、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智能運管中心,實現城市狀態實時監測、態勢感知、智能預警、決策支持以及重大事件的協同處置。強化平臺功能和應用集成,通過可視化手段展示“數字昆明”的典型應用和建設成果。
建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平臺。
經濟貿易
全力完成南博會籌備工作
推進晉寧區現代花卉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花卉交易平臺提升改造。
制定昆明市推進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與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聯動創新發展。
推動昆明綜合保稅區、騰俊保稅物流中心(B型)、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運營。推動城市外交、城市合作,實現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新締結國際友好交流城市1座,有序在南亞東南亞、“一帶一路”重點國家設立駐外商務代表處。發揮會展平臺功能,全力完成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服務保障和南博會的籌備工作。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對話交流,舉辦“昆明南亞東南亞語言服務論壇”。
推進昆明綜合保稅區黃金深加工、高新區聞泰等加工貿易重點項目,穩住重點出口企業和重點商品的出口量。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推動茶葉、果蔬、鮮花等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
梳理“e辦通”上線服務事項,安裝布設自助服務終端,推動“e辦通”投入使用。
科技創新
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15個
以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高新區和呈貢區為支撐,聯動中國技術交易所和云南省技術市場,通過省、市、區三級共建,共同打造昆明(國際)技術市場。拓展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以及重點國家的科技合作交流。舉辦(參加)國際性重大科技會議(活動)2次,爭取國家、省級外專引智項目10個。
選擇一批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大支撐的科技成果和示范項目,展現昆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15個。為高新技術企業量身打造成長路線圖,確保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00家以上。
力爭科技服務業營業總收入達610億元以上。
金融服務
年內力爭完成
2家企業上市目標
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增存增貸,確保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增速達12%,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速達13%,保費收入增速達12%,金融業增加值增長2.5%。證券交易額增速達全省平均水平。
繼續搭建政金企合作平臺,建立重大項目融資項目對接機制,適時向金融機構推送項目融資需求,年內組織各類融資對接活動不少于2次。推動與渣打銀行、渤海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推薦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申報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貼息項目,市級按照省級支持經費1:1比例進行配套補助。
落實省級資本市場發展扶持政策和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加強企業上市培育,年內力爭完成2家企業上市目標。推進“金種子”企業信息庫建設,充實企業上市后備庫。開展資本市場有關政策、上市工作流程等培訓。
人文交流
適時舉辦上合昆明馬拉松
實施文化惠民“八大工程”。承辦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活動,舉辦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游節,打造“酒店+圖書館”“金融+圖書館”等新型文化服務空間。
組織實施《昆明市關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扶持工程,加大對文化企業發展扶持。組織創意昆明系列主題活動,舉辦2022年第五屆中國昆明金茶花文創設計大賽、首屆昆明(國際)版權博覽會、絲路云裳·昆明民族時裝周。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要求,適時舉辦上合昆明馬拉松、昆明高原半程馬拉松等6項體育賽事。
加快建設“三品牌”
“中國春城”
推進斗南花卉小鎮建設,不斷提升“斗南花卉”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推動重點產業綠色優質高效發展,形成鮮切花、觀賞植物、種球種苗、綠化苗木等產業多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力爭花卉園藝種植面積達到36.38萬畝,全年產量達到101.84億枝,農業產值151.90億元。
因地制宜推進各類綠地建設,全市新增綠地面積不低于200公頃。
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采取拆違補綠、破硬植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等方式,新建和提升改造西山區21號片區A2—1地塊小游園、安寧清風公園等15個公園綠地項目,完善綠地服務功能。
建立長效花卉布置機制,在城市核心區域重要道路節點、廣場等區域開展時令花卉布置工作,全年長效擺花不低于2700萬盆、立體花壇不少于76組。
“歷史文化名城”
啟動文明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南強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完成第五批歷史建筑核定公布,新增歷史建筑20余處。
推進龍泉寶云片區文化名人博物館群建設,實施“聯大往事”陳列布展、瓦貓專題博物館展陳工作。組織昆明市流動博物館活動20次以上。開展館際交流活動,引入或自辦展覽不低于25次。全市開展不少于1000場次(含線上和線下)文化惠民活動。挖掘云南歷史資源,創作交響音樂作品《聽著音樂游云南》,創作交響音畫史詩《千里江山圖》。
推動昆明國際友城旅游聯盟發展壯大,新增會員城市1家,開展宣傳交流活動1次。
“國際大健康名城”
推進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院建設項目、昆明市傳染病醫院建設工程項目等一批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15分鐘健身圈,完成3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和90條全民健身路徑,優化群眾健身體育環境。
推動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工廠基地、國藥中生上海血制云南生物制品產業化基地、創新疫苗研發及產業化集群一期等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