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路的實施,不僅能打通農村公路的“毛細血管”,還能拓寬農民增收新路子,調整特色產業結構,讓群眾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政策紅利。2021年以來,新現鎮黨委、鎮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實施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9個,投入資金4110萬元,新開挖及提質產業道路共計183.78公里,覆蓋枇杷、橘子、杉木、砂仁、油茶、脆皮李等產業42000余畝,產業路的建設有效解決群眾的生產出行難題,盤活因交通不便而被撂荒的土地,集中連片發展枇杷、橘子、油茶等特色產業,讓“荒山”變成“金山”,徹底改變村民“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土”的面貌,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激活農村經濟活力,加快新現鎮農村經濟發展,拓寬農民致富的康莊大道。
“枇杷是比較‘小氣’的水果,顛破了皮就沒有賣相,價格也就一落千丈。去年,鎮政府把枇杷地里的道路修成砂石路面,告別以前人背馬馱的歷史,枇杷收購商可以直接將車開到地里,沒有二次搬運磨損,價格穩定在20元/公斤,今年我家的枇杷賣了接近20萬元,今年又新開挖了產業路,我要把之前撂荒的土地全部栽上枇杷,以后日子定會越來越好。”永勝村委會格咪底小組村民王全忠說。
“一方杉木價格在600元到800元之間,以前道路不通,除去人工費、馱工費,不要說賺錢了,有時候還要倒貼。今年,鎮政府把路修通,我就把8畝杉木全部賣了,足足賣了9萬元。”水田村委會粗土馬小組村民李自福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只有產業發展,各方面資源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才能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切實享受到鄉村發展帶來的紅利。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拓寬特色產業,才能確保群眾穩定增收,夯實鄉村振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