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屆州委組織開展巡察14輪,巡察黨組織106個,發現問題1689個,問題線索292個。
十屆州委開展巡察3輪,巡察黨組織20個,完成對全州10個縣(市)委巡察指導督導全覆蓋。
楚雄彝族自治州自2016年6月開展巡察工作以來,經歷了從探索起步到建立成形、深入推進、有形有效等階段,形成了可學、可看、可推廣的經驗,曾7次在全省巡察工作會上作交流,巡察工作成效專題片在云南衛視《清風云南》播出,推動巡察整改的經驗做法在中央巡視辦內網刊載,巡察工作“辨識度”“貢獻率”不斷凸顯。
堅守政治定位 深化政治巡察
一直以來,楚雄州委把巡察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黨建工作重點,嚴格落實“三個匯報”機制,通過召開州委常委會、州委書記專題會、州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聽取巡察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巡察工作走深走實。
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州委主要領導帶頭落實落細管黨治黨第一責任人責任,把巡察作為“書記工程”牢牢抓在手上,認真履行把方向、謀大事、聽匯報、抓整改、強隊伍等職責,做到對巡察工作重要制度研究出臺、年度巡察工作總結及計劃、每輪巡察綜合情況、巡視巡察整改情況“四必聽”,對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旗幟鮮明提出處置意見。
創新設立州巡察研究中心,建立專兼結合動態調整巡察人才庫。將巡察干部教育培訓列入黨委干教委和紀檢監察機關干部能力素質學習培訓計劃。州委巡察辦被評為“云南省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示范單位”。
創新方式方法 提升監督實效
巡鄉帶村、提級巡、“推磨式”交叉巡,常規巡察、專項巡察、巡察“回頭看”……楚雄州靈活運用機動式、“一托N”等方法加快巡察節奏、提高巡察效率。
州委始終堅持把巡察全覆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硬任務,“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巡察監督就跟進到哪里”。緊盯巡前、巡中、巡后三個重要環節,擰緊巡察鏈條,打通流程閉環,不斷提升巡察監督質效。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在常規巡察的同時,結合實際創新方式方法。
趕集日“擺攤設點”、村級“小廣播”、群眾“火塘會”、百姓“微信群”……州委巡察辦結合村(社區)實際,創新運用“聽、查、談、訪、改、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法,采取“巡鄉帶村”“直接巡村”“碼上巡察”等方式,深入田間地頭、群眾家中,深入了解發現問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發揮巡察密切聯系群眾紐帶作用。
將巡察監督融入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中謀劃推動,制定實施加強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貫徹落實意見,健全完善巡察機構與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宣傳、審計、信訪、保密等部門協作配合等制度,推動巡察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融會貫通。
自2016年以來,全州共巡察村(社區)黨組織1105個,覆蓋率100%;發現問題10624個,移交問題線索760件,推動查處違紀違法人員162人,切實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有力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強化整改監督 深化成果運用
近年來,楚雄州委始終把巡視巡察整改作為最終落腳點,建立健全“找準病灶—開出良方—治好病”機制,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四個清單”和整改情況實地檢查等機制,實現當下改、長久立,治其根、治其本的目的。
該州先后制定出臺州級黨政領導干部推動分管聯系單位巡察整改工作實施辦法、巡察整改監督辦法、巡察整改檢查評價辦法等制度,建立州級黨政領導以上率下推動整改、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日常監督、派駐機構跟進監督、巡察機構統籌對賬監督的整改促進機制,強化全過程監督問效,對整改責任落得不實、整改不力的152個黨組織進行約談,對問題集中的61個單位提出紀檢監察建議,促進巡察監督、整改、治理有機貫通。
整改和成果運用是巡視工作的關鍵一環。州委將巡察成果運用到干部選拔任用考核中,作為業績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并結合巡察移交問題線索,查處了醫療衛生、交通運輸、農業和國有企業等系統領域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推動解決了一批行業系統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