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貢是寶珠梨的故鄉,擁有900多年的種植歷史。作為寶珠梨種植的核心區,呈貢區吳家營街道萬溪沖社區始終瞄準“梨”這個核心資源,在昆明加速推進新區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圍繞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區建設各項目標,農旅融合,以小支點撬動大發展,將萬溪沖有機融入城市發展格局,推動鄉村振興,創造“梨”想家園。
念好“梨”經,闖出一片新天地
萬溪沖社區種植的寶珠梨有4750畝,優質果年產量近7000噸。自2013年以來,已連續9年舉辦昆明市呈貢區萬溪梨花節、呈貢寶珠梨采摘節,沉淀出一條以“春花”“秋實”為核心產品的呈貢寶珠梨文化產業鏈,逐漸形成區域性產業聚集,走出了一條從農業生產村向農業觀光旅游村轉型、由傳統農業自然經濟向現代農業經濟轉型的發展之路,每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
采摘節帶動了社區的鄉村旅游,社區的人流量一年比一年多。“以前寶珠梨一公斤賣三四元,現在賣到了八九元,高的能賣十五六元。”社區居民楊麗萍家有30畝果園360棵梨樹,年平均產量100多噸,以前到了秋收時節就發愁,每天天不亮就要拉貨到昆明菜市場售賣。“如果沒有及時賣出去,時間長了就會捂爛。”如今,果子一年比一年好賣,而且在地里就有人來收購。一年下來,除了人工成本和管養成本,賣梨的純收入可達十二三萬元。楊麗萍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婦還在外租地種菜,一年有二三十萬元收入,一家人的存款達到7位數。
據統計,靠著“呈貢寶珠梨”這個大IP,萬溪沖社區年人均純收入已從10年前的8900元提高到現在的23800元左右,501戶居民的存款總額超過8億元。村民對樹種更加愛護,對故土更加熱愛。
農旅融合,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2019年,萬溪沖社區被確定為昆明市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綜合實驗區“1+5”模式實驗探索中的“1”。
2020年3月,呈貢區出臺工作方案明確,將萬溪沖社區打造成為與寶珠梨文化相關的包括休閑、娛樂、購物、餐飲、學習等多位一體的“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文旅小鎮”,為全省鄉村振興樹立標桿,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昆明經驗”。萬溪沖社區定位建設“萬溪梨鎮”,緊緊圍繞三大類20余個項目和八大機制內容推進建設。
截至目前,旅游觀光步道、自行車道、生態停車場、民宿、鄉創館、咖啡書屋、呈貢區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等24個鄉村振興落地項目已全面完成,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2021年建成的60畝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每年除地租收益13.5萬元外,還有100多萬元的營收,帶動就業40余人。
“萬溪沖社區將按照果園引流、文旅共生的理念,繼續推動‘萬溪梨鎮’建設,并在寶珠梨的傳承保護和種植管理上下功夫,確保寶珠梨品質提升。通過舉辦梨花節和采摘節,不斷提升寶珠梨的知名度,持續開發寶珠梨衍生產品和文創產品,豐富呈貢寶珠梨的文化內涵,擦亮寶珠梨文化品牌,形成產業鏈,實現用第一產業帶動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萬溪沖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唐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