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鄉村振興局大力踐行“三個工作法”,以作風轉變、效能提升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實現鄉村振興開新局。
踐行項目工作法,明確責任抓落實
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第一責任,深入踐行項目工作法,推動形成任務部署、推進實施、考評驗收的工作閉環。
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重點監測對象開展針對性幫扶,在全省入庫住房安全項目289個、教育幫扶項目325個、醫療健康幫扶項目337個、農村飲水安全項目221個,占項目庫總數的12%。
突出產業就業,補上農村產業業態技術、設施、營銷短板,在全省入庫產業發展類項目6295個、就業創業類項目754個,計劃總投資284.28億元。按照“多規合一”要求,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及安置區配套設施,在全省入庫儲備項目17506個,計劃總投資594.51億元。
建立項目庫和銜接資金使用管理常態化監管機制,明確局班子成員任務分工,通過周核審、月通報、季調度推動項目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打通行業部門和州、縣、鄉、村之間項目庫建設縱向橫向通道,壓緊壓實具體責任。優化系統共建、共享協同機制,以“一平臺”“數字云南”等信息系統,推動建立各部門對接機制,實現全省縣級項目庫共建、共審、共用“一張清單”。
建立項目跟進聯動機制,推行項目、資金和資產分級分類管理制度,督促指導各級鄉村振興部門以縣級規劃為“藍本”優化調整項目,推動項目落地、落實。建立多部門聯動會商機制,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形成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重點關注項目資金與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情況,杜絕銜接資金負面清單項目入庫,實現問題早發現、措施早跟進、工作早落實。
踐行一線工作法,深入一線解難題
堅持把辦公室搬到項目建設一線、鄉村振興一線,與基層一線人員共同分析研究問題,在基層一線解難題、抓落實、促發展。
落實“四不兩直”要求,深入一線“吹糠見米”。制定班子成員年度調研計劃,明確局領導班子成員每季度開展1次基層調研,每年不少于30天,每半年至少1次到基層一線現場辦公。今年一季度,班子成員聚焦促進脫貧人口增收主題共開展基層調研19次、覆蓋全省15個州(市)。
建立省鄉村振興局“幫縣包鄉帶村”工作機制,結對幫扶劍川縣馬登鎮6個重點村、沙溪鎮7個重點村,與縣、鄉、村共同研究、一體推進“鞏固、拓展、銜接”各項工作,確保政策、思路、方法、干部、項目、資金、黨建“七個幫扶到位”。
踐行典型引路法,選樹典型立標桿
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用好、用活政策優勢,發現、培育和選樹典型人、典型事,讓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現身說法,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精準育典型。深挖“西疇精神”“曼班三隊”及怒江“背包工作隊”等典型案例,編輯出版《云南省脫貧攻堅典型案例選編》和《我的脫貧攻堅故事》,收集編發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移風易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典型經驗做法,開展多視角、深層次宣傳推廣,將典型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樣本。
持續樹典型。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加強示范引領和分類指導,推動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有序推進374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指導安寧、西疇、滄源等地做好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示范樣板,大力營造見賢思齊、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推廣用典型。在曲靖市召開的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工作推進會上,編印云南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典型案例“10種實踐模式”和“13個典型經驗”,用鮮活的案例將一個個“盆景”轉變成一片片“風景”,積極向全國展示推介云南做法、展示云南形象。(張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