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道《日本經濟新聞》4月18日刊登題為《人工智能進步神速 人類的價值正經受考驗》的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相關資料圖)
人工智能(AI)的進步已經來到了新的階段。AI已經逐步掌握足以凌駕于人類之上的卓越語言能力,承擔起廣泛的智力勞動。人類應當如何面對“比自己更聰明”的技術?
假設你是一位美國政治家,為了了解民意,你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就是支持者們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你的那些話。如果書寫這些郵件的不是人類而是AI,事情將會怎樣?
3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份有趣的實驗報告。他們向7000余名州議會議員群發了由AI撰寫的郵件和人類撰寫的郵件,并對收信人是否能夠區分出來進行了統計。結論是“無法區分”。如果AI能夠像選民一樣表達“民意”,那么民主的前提可能會不復存在。
歷史學者尤瓦爾·諾亞·赫拉利所著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中給出了智人之所以成為地球霸主的理由——無與倫比的語言能力。如今掌握語言的特權已經不再是人類專屬。最近的十年時間里,AI取得了飛速發展,闖入了作為40億年生物進化終極成果的人類構筑的圣地。
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去年11月發布的ChatGPT具備高水平的對話能力,兩個月的時間在全球吸引了一個多億的用戶。一開始其優越的性能贏得了滿堂彩,但眼下對于其可能成為“過于銳利的武器”的戒備情緒正在上升。
負責歐盟競爭事務的歐委會執行副主席、一向對美國IT巨頭態度苛刻、號稱“GAFA天敵”的瑪格麗特·維斯塔格在3月的一次演講中呼吁:“我們需要提前準備,預測可能到來的變化。”她將ChatGPT視為可能沖擊現有秩序的存在,密切關注其所產生的影響。對于ChatGPT可能用于生成虛假信息或網絡犯罪的恐懼使得限制論調開始抬頭。
抗拒新技術并不一定是最優解。美國高盛公司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隨著此類技術的普及,生產效率將不斷提高,高盛預計全球經濟總量將因此擴大7%。
對于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數據科學的里茲萬·馬利克來說,ChatGPT已經成為值得信賴的好搭檔:“它能幫我梳理思路,提示我應當從哪里著手。”該校校報1月的調查顯示,在4500名受訪學生中,17%回答自己曾在作業和考試中使用過ChatGPT。看來人類與AI在智力勞動中互幫互助的場景將會愈發常見。
如果能夠熟練使用ChatGPT,無疑將使得資料收集和撰寫報告的效率得到戲劇化提升。OpenAI3月發布的最新版GPT-4又進步了,在美國司法考試模擬測試中取得了進入前10%的智力水平。
歷史上技術一直在重塑人類社會。開始于18世紀的工業革命雖然以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業者,但直接成就了此后跨越式的經濟增長。以研究AI對就業和職業的影響而聞名的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邁克爾·奧斯本指出:“不能否認AI也可能扮演同樣的角色。”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推算顯示,在126個職業中,執業醫師、市場營銷專家、翻譯等95種職業的大部分工作將因為ChatGPT的出現而被取代,這顯著高于工廠工人、零售店店員5%-9%的被替代率,由此可見眾多智力勞動崗位將出現用人減少的趨勢。
AI的進步考驗的是“人類的真實價值”。熟悉當代思想的符號學家石田英敬指出:“重要的是對AI給出的看似合理的答案秉持懷疑的態度。”近代哲學的鼻祖笛卡爾就是通過“方法的懷疑”,徹底地懷疑,發現了思考主體的存在價值。
在這個高智力AI已經登堂入室的時代,人類也必須具備能夠適應變化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