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年度最新中國十大MCN排名出爐(附全名單)
播報文章
(相關資料圖)
中國網
2023-06-07 14:52北京中國網官方帳號
【MCN機構廣義上是指有能力服務和管理一定規模帳號的內容創作機構,內容形式不限于視頻,也包括直播、圖文等多種形式。MCN概念最初來自于國外互聯網視頻領域。進入國內后,初期也主要被用于視頻領域。內容創作機構成為MCN后,可獲得專屬資源和政策傾斜,并通過持續運營,不斷提升旗下帳號矩陣規模和活躍度,擴大自品牌影響力,提升其商業價值。】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傳統產業的生產與銷售模式隨之迎來深刻轉變,商業創新和經濟轉型正在同步推進社會的變革,MCN機構的發展是數字時代到來的典型“縮影”。
數據顯示,2021年MCN機構數量的增長率保持穩定,2022年MCN機構數量超40000家,2025年將超60000家,MCN數量的倍數增長,更突顯出當下MCN機構競爭的激烈。單從MCN機構規模來說,頭部MCN機構的員工規模在300人以上,中腰部MCN機構員工規模為50-300人,尾部MCN機構規模在50人以下(這部分占據整個市場的80%以上)。如果按照2025年50000家MCN機構,80%公司孵化50人來粗略計算,未來將有400多萬達人可能被孵化為網紅。
作為抖音電商生態、小紅書種草生態等的重要伙伴,MCN機構已然成為鏈接品牌、用戶、作者與平臺的關鍵一環。據相關咨詢統計,至2025年,中國MCN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43億元。
近期,新銳品牌協會聯合抖音星圖最新發布《2023年度最新中國十大MCN機構》,此榜單采用iiMeva l大數據評價模型計算賦值,通過MCN機構資金實力、MCN機構經營能力、MCN機構資源實力、MCN機構網絡熱度、MCN機構全網媒體傳播態勢、MCN機構服務能力這六大指標評選而出。從第三方視角出發洞察2023年MCN行業發展現狀、行業變局,對行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希望能為行業帶來客觀、有價值的參考。
附榜單內容
從排行榜數據可以看出,位居排行榜前三甲的無憂傳媒、索象、美one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頭部效應顯現,其中,新一代短視頻/直播電商運營服務商的索象中國以高達96.27的分值位居第二,在直播、短視頻和電商等多領域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無憂傳媒連續三年霸屏首位,美one以95.47分緊隨其后,占據榜單前四位的MCN機構均為短視頻/直播MCN。頭部企業受益于規模較大、資金及資源實力較強等利好因素,有望在品牌建設、流量運營、數據處理、服務能力等方面壁壘將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也持續提高。
老牌機構轉型“求增長”
新銳機構差異化“謀生存”
2019年MCN 市場規模已經突破百億,機構數量也已達到 6500 家,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優勝劣汰的轉型階段。疫情三年,越來越多人涌入線上短視頻和直播賽道,包括以營銷咨詢起家,以品牌電商起勢的索象也宣布進軍電商直播,并且官方信息稱索象為直播,短視頻領域的新晉紅人。包括遙望網絡,也進一步強化在直播領域的市場份額,可以想見,接下來地域間的紅人、MCN 機構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從榜單可以看出,老牌機構如無憂,美one目前正處于業務拓展期,平臺呈現多棲化特點,并不斷裂變子機構,孵化自有品牌,而新銳機構如索象主要以品牌咨詢等主營業務拉動直播需求,并不斷向下衍生瞄準垂直細分的內容賽道,呈現直播+視頻的雙向業務線。
據調研MCN機構發現,2022年營銷服務成為各MCN機構的重要增長點,代運營比重縮減。整體上看,KOL廣告商單占MCN機構營銷貢獻比超40%,直播電商占比17%。
其中,廣告營銷收入較2021年提升16個百分點,主要來源于營銷服務(整合營銷/全案服務)比如以全鏈路品牌服務的索象,業務來源就以咨詢+傳播+電商的全案服務為主;電商營收較2021年提升2.3個百分點;內容代運營溝通成本高、利潤率低,2022年部分機構削減該業務、或轉型為整合營銷服務,比重較2021年有所下滑。
在此現狀下,老牌機構紛紛探索新的增長手段,包括平臺多棲化、裂變子機構、自建品牌等,而新銳機構則選擇以差異化方式“謀生存”,包括但不限于布局直播帶貨、切入本地生活等。可以看出,擴大營收、重抓商業化是當下所有MCN機構的共識。
總結而言,整個2023年MCN機構需不斷深化“內功”,為行業呈現出了內容、模式、技術層面的多樣化創新。
MCN差異化定位
索象、無憂傳媒持續突破
從榜單十強MCN機構的模式上看,部分MCN機構依托群體IP,不斷將直播間場景化、主題化、去中心化,實現直播的全時段覆蓋,將直播打造成品牌。
各種創新性的直播形式層出不窮,喊麥、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得帶貨直播更具娛樂性與觀賞性,直播正在朝著綜藝化的方向發展。此外,技術迭代,強化了數字人在內容行業的應用,提高內容產出及商業化的效率。
根據調研洞察,整個2023年上下游訴求升級、同行業競爭加劇、機構盈利難度攀升。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求增長”成為各MCN機構的重點戰略,商業夯實團隊、提高效率成為機構最主要的行動措施。
榜單顯示,更多機構將增長重心聚焦在營銷服務及電商側,如索象,大禹等,電商業務涵蓋:直播帶貨、內容電商、團長業務、紅人店鋪等形式,比如索象就單獨開辟直播代運營業務以及內容代運營服務,將戰略咨詢、互動傳播、品牌電商和直播電商的鏈路打通;部分機構計劃圍繞頭部IP、供應鏈資源等孵化新品牌,并以電商作為品牌變現主要方式,比如美one就是通過頭部IP李佳琦深度捆綁,實現直播變現,同理無憂傳媒也是通過多個IP紅人,如大狼狗夫婦,劉耕宏等等。
當下,國內MCN機構以人員架構的差異主要劃分為兩大形態。首先是內容形態的MCN機構,主要通圍繞內容創作者進行變現;其次是電商形態的MCN機構,按照其IP的不同發展方式分為個體IP類與群體IP類,通過帶貨主播進行變現。
于內容形態機構而言,主要依靠內部調整簽約及自孵化的比重,匹配業務發展;于電商形態機構而言,生意本位是典型特征,帶貨效率與內容創新成為能力提升的側重點。
因此,不同類型的機構有著明確的能力基因與差異化定位,針對不同特性,機構也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差異定位①:業務聚焦型公司
此類機構憑借專業門檻、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占據了差異化賽道的首要位置。其優勢在于商業效率極大化、核心競爭力難復制、占領用戶心智。業務聚焦型機構不斷提升長板能力,縱向深耕,采取差異化打法高筑競爭壁壘。其特征是規模小、協同能力強,人效比高。機構對創作者的管理能力較強,自有資源相對豐富,能夠獨立運營放大IP價值、提升商業效率。此類代表機構索象,它的差異化優勢在于:
1)擁有全品類運營的能力,是索象遠超其他玩家的最大籌碼。
2)“全鏈路數字化”服務體系,依托一套完整的巨量增長引擎,可以實時觀察直播增益和視頻轉化效果。透過打通從大數據、中數據到精數據的數據軸,直接為客戶群提供覆蓋市場定位、行動策略、決策支持、價值管理的數據驅動落地型執行方案。
4)新媒體,新渠道全面夯實直播賽道,索象在新媒體、新渠道上的主要特點包括:“內容+直播”雙管齊下:依托公域流量進行品牌向傳播,構建私域流量進行產品向種草,以內容主導幫助客戶實現流量變現。
差異定位②:跨界增長型公司
跨界增長型機構的核心特征是不斷加快“從1到N”的轉型和業務擴容,擴大公司商業承載范圍。在保持MCN基礎業務的同時,向廣告公司、電商公司等方向嘗試,部分機構開始創建自有品牌,并開始布局海外業務,比如遙望,從內容經濟型企業到紅人經濟,再到直播經濟,不斷轉型突破。
差異定位③:復合型企業
目前,多家多頭部機構進化為“MCN+”的復合型企業,如無憂傳媒,頭部機構業務多元化、能力升級,部分機構甚至徹底轉型離場。
MCN機構開始重新定義自身特性,未來機構或將圍繞不同業務形態比拼綜合能力。
整體來看,目前MCN機構處于明確核心競爭力,“揚長補短”提升可持續增長能力的階段。不同類型的機構在不同發展階段下,開始尋求相應路徑突破增長天花板、提升可持續生長能力。
品效目標重構,“營銷”——“贏銷”
2023年MCN行業的另一個新趨勢是品效目標的改變。
《榜單》顯示,隨著互聯網流量的紅利見頂,品牌方已不再單一關注流量是否增長,相反更關注用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對于“直播希望達到的目的”,89%的廣告主在品牌目標(強化品牌形象及提升品牌認知)及效果目標(提升銷量)上有著相近的選擇占比,這一數據變化表明在營銷目標上,品牌和效果的組合正在經歷重構。
2023年行業轉型升級在即,出現了一個新概念——“贏銷”。
以新消費品類直播/視頻代運營索象為例,一邊筑牢核心營銷業務的護城河,一邊以多重手段錨定“科技+消費”,堅持“營”+“銷”合一,為目標導向作出新定義,讓企業可以長期、重復地運營品牌力的營銷思路。
相比各行業一直追求但收效甚微的“品效協同”、“品效合一”,“贏銷”更注重長效ROI,能更輕易地通過產品推心,強化品牌價值鏈接,耕耘消費者長效價值,多元觸達促進消費者留存轉化。“贏銷”現已成為各大品牌方的新一階段的重點品效目標及衡量品牌營銷的新標準。
對于品牌而言,尋求增量、激活存量,一個都不能少。隨著一次性營銷帶來的效果周期越來越短,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將目光投向品牌的長效運營。可以預見的是,“贏銷”的數字化運營思維將幫助更多品牌在2022年創造新的增長點。
“攻城難,守城更難”,這句話用在如今的流量紅人及其背后的MCN機構上十分貼切,引流不易,穩住流量、實現變現則更不易。MCN機構如何在捧紅達人之后,留住粉絲并強化粉絲黏性,最終成功變現,讓MCN不再停留在“中介公司”這一印象里,形成差異化競爭,將變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