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31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籃小組賽繼續進行,中國大學生隊84比97不敵中國臺北大學生隊,遭遭3連敗。
(資料圖)
賽后,10年后再次輸給省隊的新聞再一次沖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確實,從結果上來看,這是完全不能夠令人接受的。臺北隊之前兩場總共輸給巴西和立陶宛兩支球隊將近100分。他們的實力和天賦顯然不是大學生男籃的對手。但是來自寶島臺灣的兩名大學生游艾喆和高錦瑋兩個人統治了比賽。這兩名來自寶島UBA大學聯賽的孩子,他們在球場上展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比賽閱讀能力。
我們其實并無意去冷嘲熱諷這支大學生男籃。他們這些孩子目前來看就是大陸校園體系培養出的最頂尖的人才。很多運動員已經在CBA站穩了腳跟,甚至打出了一些名堂。“老兵”張寧一整年都在幾個模式不停地切換。他們無論從比賽經驗和身體天賦上,都應該比對方高出很多。但比賽結果的慘痛,確實是血淋淋地擺在了這里。
是CBA聯賽水平太低,導致這些在CBA發揮不錯的運動員在大學生運動會上沒有競爭力?是大學聯賽水平太低,培養出的這些大學生球員能力太差,所以才讓他們主場作戰卻一勝難求?還是教練員水平太低,導致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很難解釋。CBA聯賽水平再低,也不可能低得過寶島臺灣P.League+和T1,而這場比賽表現亮眼的高錦瑋,因為1米73的身高試訓的時候被幾支CBA球隊放棄,他都并沒有信心報名參加今年的CBA選秀大會;CUBAL培養能力再差,也每年能夠穩定貢獻一批進入CBA的運動員,這支球隊里有相當一部分運動員都是通過選秀進入CBA聯賽的,而且這一批運動員,由于大運會的推遲,他們的參賽年齡普遍要比寶島運動員大,他們應該是更成熟的一方;主教練陳磊是CBA總冠軍成員,球員時代跟過閔鹿蕾指導和名帥貝西洛維奇。成為清華的主教練之后帶領球隊獲得了3連冠,無論能力高低,這幾年清華的成績就擺在這里,由他去執教這支球隊,合情又合理
似乎所有的邏輯都形成了閉環。好像哪都沒有問題,但就是輸給了看上去遠不如自己的對手。這才是最難受的,網絡上惡評如潮,仔細想想,哪都沒錯,但其實哪都錯了。
我們自身籃球的發展就一直陷入一個邏輯看上去自洽但其實很難自圓其說的境地。籃球產業的發展,聯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CBA聯賽需要擴大社會影響,需要打更多比賽,引進更高水平的球員來提升聯賽對抗,讓比賽更精彩,把盤子做大,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這個行業來。道理是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認同。但為國家隊服務這件事上又沒法形成雙軌。
為了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有一定競爭力,我們又貫徹了good no call和4節5人次等精神,聯賽的觀賞性明顯下滑,經濟和其他多方面原因又導致工資帽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但聯賽又要生存,聯賽想擴大輪次多打比賽,就必然要犧牲國字號球隊的集訓時間。地方球隊的訓練水平又不高,聯賽競爭力又下滑,直接導致了聯賽想直接為國家隊輸送人才變得非常困難。
21世紀以前的聯賽就非常簡單,有點像現在的WCBA,聯賽隨便打打,2個月快刀斬亂麻打完完事。國家隊的運動員長期集訓,能用的大概就十幾個人,這十幾個人常年在國家隊訓練,他們的水平遠超地方球隊球員,孫軍這樣的國內頂級球員能在聯賽里能砍70多分。但時代不同,市場也不同。籃球要靠聯賽活著,國家隊又不能靠聯賽活著,一個細思極恐的結論就出現了。
“不會聯賽和國家隊成績一定要死一個吧?”
這次大學生男籃折戟就是很好的體現。情況非常類似,張寧去打三人籃球一直沒有歸隊,CUBAL聯賽如火如荼,戰線一直拉到今年6月,鄒陽和陳國豪一直都在自己的大學球隊奮戰。好幾名球員為了自己的選秀前景還一直在職業隊試訓。聯賽的賽制就擺在這里,留給大學生隊整體訓練的時間也就是半個月。我無意給他們找補,但情況就是這樣,聯賽的水平不行,集訓的時間又短暫。教練員自身的能力又有限,那么能打出一個什么樣的成績可能都不會讓人奇怪。
這就是最讓人難受的地方,像我們這樣坐在家里只能紙上談兵的籃球媒體,甚至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沒法給予切實有效的建言獻策。批評當然很簡單。想罵街非常容易,但是沒什么意義。
職業隊的培養模式越來越無法被家長接受,青年隊的成才概率就擺在這里,大部分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長不可能選擇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用青春豪賭未來。因為招收隊員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球隊本身經濟實力也就一般,很多省份的體育局也有自己的金牌戰略,傾斜給團體項目的資金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很多球隊的青年隊建設也就顯得略顯敷衍。能做到有14歲到16歲年齡組和學校體教結合的球隊很少。更多的家長都是愿意讓孩子受教育,走校園這條道路。但校園籃球的培養水平和土壤確實非常有限。
我們楊侃受“中國中學生籃球聯賽”委托,這幾天在太原辦了一個訓練營,訓練營里不乏一些有天賦的小球員。這幾天我和營員交流很多。
在學校,他們的訓練時間非常有限。白天的課時很緊張,下午有訓練的時間,一次練4個小時。其實這種訓練非常不科學,很多小球員的注意力根本不可能保證4個小時都在球場上。但他們有他們的實際困難,教練也沒法科學地安排訓練時間。而且大部分教練都是只為自己學校的成績負責,不對個人負責。為了成績,甚至會勸說球員留級。而且很多地區的教練非常保守,他們甚至不讓自己的學生在外面接受籃球培訓,人才的流失對于他們是最無法接受的事,把孩子的資源牢牢抓住,學校才能有成績。球隊的訓練條件也很艱苦,我走訪過山西的一些地區和學校,哪怕是像太原五中這樣在山西最頂級的籃球傳統校,他們連訓練用球都沒法統一,球車里什么品牌都有。這樣的條件想培養出高水平的球員,確實非常困難。
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的雙軌籃球,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問題,讓國字號球隊進入了成績困難的瓶頸期。職業隊的青訓條件顯然要高過校園籃球,無論從配套的設施到訓練時間以及教練員的水平,專業球隊肯定都具備很大的優勢,但就是很難和學校搶人。有條件有天賦的孩子,家長必然會盡可能地給他提供退路和選擇,一張大學文憑這時候就顯得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進入校園而非職業隊,但校園籃球又確實很難培養人才。因為他們自己的情況無法保證人力資源和硬件設施。再加上進入CUBAL要打5年,出來的運動員大部分都已經過了自己的漲球期,國家隊的選材面越來越少可能并不是危言聳聽。
大學生男籃輸球,很像近十年中國籃球的失利。味道和感覺都差不多。但中國男籃比大學生男籃辦法能多一點,他們能請國際級名帥,能操作李凱爾回家。但我們仍舊對中國男籃8月在菲律賓的表現隱隱擔憂。
就好像這兩天的暴雨一樣,大暴雨固然很可怕,但更可怕的還在后面,一旦道路塌陷橋梁垮塌,才會真正讓城市陷入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