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打包、過磅、裝車……眼下,麻江縣壩芒鄉水城村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2500余畝“菜籃子”基地正進入夏季蔬菜供應高峰期。
“每天要批發5噸以上,最多一天可達10噸。其中,西紅柿可以采收到12月份,正常情況下畝產在17000斤以上,畝產值達14000元,收入很可觀。”水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傳彬說,僅西紅柿一項就能給村集體經濟增收達10萬余元。
【資料圖】
麻江縣黨員志愿者與農戶在蔬菜種植基地挑揀西紅柿。
據了解,水城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緊盯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需求,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帶領村民因地制宜,四季輪作種植黃瓜、毛節瓜、西紅柿、茄子等“短平快”蔬菜產業,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帶動2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農戶在采摘黃瓜。
“以前在家沒事做,蔬菜基地建成以來,我在這里做做小工,一個月能有2500塊錢的收入。”正在采摘西紅柿的水城村村民陳朝艷臉上蕩漾著喜悅的笑容。
麻江縣壩芒鄉蔬菜種植基地。
據介紹,近年來,麻江縣大力實施“黨建引領、產業富民”行動,持續深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引導各村根據基礎條件、產業布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種植養殖、休閑農業、精品民宿、紅色研學、鄉村旅游等多元產業,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集聚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提高農特產品附加值,推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目前,全縣63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突破10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18個。
通訊員 金延霞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
編輯 蔣鴻琪
二審 余光燕
三審 熊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