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生變數。
當前,一場罕見且兇險的登革熱疫情席卷孟加拉國。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最新通報,孟加拉國正在經歷的登革熱感染潮與往年相比不同尋常,目前疫情可能仍未達峰。今年1月1日到8月7日,孟加拉國經實驗室累計確診的登革熱病例達69483例,相關死亡病例達327例,均高于過去五年的同期水平。
(資料圖)
與此同時,關于新冠感染的話題也再度引發熱議。近日,關于“新冠三陽的人開始陸續出現”的話題沖上熱搜榜首,有網友稱,自己已經“三陽”。那么,是否意味著新一波新冠流行高峰再度來襲?
近期,新冠病毒變異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趨勢。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8月最新數據,EG.5感染占比達到17.3%,成為在美國流行比重最高的新冠病毒。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國內“三陽”患者數量較少,癥狀普遍較輕,普通人不用太在意,總體來看,變異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圍內,我國尚不需要擔心EG.5可能帶來的新一輪疫情影響。
世衛組織緊急通報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最新通報,孟加拉國正在經歷的登革熱感染潮與往年相比不同尋常,目前疫情可能仍未達峰。截至8月7日,該國報告的登革熱病例數已達到自2000年以來的同期最高水平。
世衛組織援引孟加拉國衛生和家庭福利部的數據稱,從今年1月1日到8月7日,孟加拉國經實驗室累計確診的登革熱病例達69483例,相關死亡病例達327例,病死率為0.47%,均高于過去五年的同期水平。其中,有63%的確診病例、62%的死亡病例都是在7月報告。
據路透社報道,超過3.2萬例感染病例都發生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這導致首都區的醫療資源非常緊缺。
世衛組織表示,孟加拉國今年的間歇性降雨量不同尋常,再加上高溫和高濕度,導致全國的蚊子數量增加。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該國的登革熱發病率升高。
業內專家預測,孟加拉國登革熱的感染人數仍將快速上升,并在今年9月達到峰值,屆時這一數字將“大得可怕”。
據報道,登革熱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的蚊媒急性傳染病。世衛組織指出,近年來登革熱已成為傳播速度最快、范圍最廣的感染性疾病,目前在非洲、美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100多個國家呈地方性流行,每年全球感染病例數可達1億至4億例。雖然超過80%的登革熱病例僅為輕型或無癥狀感染者,但若不能得到及時救治,登革熱仍可能致命。
“新冠三陽”刷屏
與此同時,關于新冠感染的話題也再度引發熱議。
近日,關于“新冠三陽的人開始陸續出現”的話題沖上熱搜榜首,部分有網友稱,自己已經三陽了。
當前,陸續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三陽”的經歷。有人表示,“三陽”的癥狀比前兩次輕;有人卻稱,“三陽”的癥狀比較嚴重。
另外,據杭州日報報道,杭州一位“90后”白領小陳最近又“陽”了。這距離他上一次“二陽”才過去28天。檢測抗原呈深紫色,主要癥狀包括,發燒39℃,還伴有肌肉酸痛、腰痛、喉嚨痛、短暫失去嗅覺等,“感覺比上次嚴重些”。
那么,是否意味著新一波新冠流行高峰再度來襲?
據南方日報8月11日報道,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表示,自5月新冠“二陽”高峰期至今,門診一直都有發熱的患者前來就診,通過核酸檢測后才發現是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些患者中,有“首陽”“二陽”和“三陽”的人,其中,“三陽”患者數量很少,癥狀較輕。綜合來看,目前疫情還是處于一個相對平穩、低水平發展的階段。
“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現在今秋11月左右。”的說法僅是推測,目前并沒有太多的科學證據可以驗證,不必過于恐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現在處于一個相對平穩、或者說低谷的階段。確實也碰到過可能三個月后又感染一次的情況,但是大多數患者都是比較輕癥的。
7月以來,華山醫院感染科病房內收治的新冠感染重癥患者比例約為5%,主要集中在首陽、高齡、基礎疾病控制不佳以及未接種新冠疫苗的人群中。而實際就診患者中,短期內重復感染、“三陽”的情況很少,“四陽”幾乎沒有。
新變異毒株出現
近期,新冠病毒變異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趨勢。
當地時間8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該組織正在追蹤幾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包括目前正在美國、英國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EG.5。
據美國CDC更新的美國COVID-19疫情主流毒株的最新變化數據顯示,XBB.1.9.1檢出比例為5.4%、XBB.1.9.2為4.8%;前者的子代FL.1.5.1檢出比例為8.6%,后者的子代EG.5檢出比例達到了17.3%,合計36.1%。
這意味著,EG.5已經成為美國最常見檢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據美國CDC于8月7日的更新數據,美國因新冠去急診就診的病例數較一周前增長了21.8%;美國因新冠感染而住院的人數已經較過去一周增長了12.5%。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
世衛組織通過評估病毒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和變異能力等,將變異株分為“監視下的”變異株、“需要留意的”變異株、“需要關注的”變異株三個類別。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警告稱,出現更危險變種的風險仍然存在,可能導致病例和死亡人數突然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從全球來看,EG.5相較于其他流行的變異株有著顯著的增長優勢,其感染占比從6月19日到25日這一周的7.6%增至7月17日到23日這一周的17.5%。
EG.5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亞變異株XBB.1.9.2的“后代”,這意味著,奧密克戎依然是全球最廣泛流行的新冠病毒。
最新研判
“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變異株EG.5仍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家族的一員,其對人的毒力沒有增強,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細胞的能力更強,因此其傳播范圍相對較大。”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總體來看,變異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圍內,我國尚不需要擔心EG.5可能帶來的新一輪疫情影響。
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流行病學教授魏晟介紹,我國現階段已經建立了多個監測系統來檢測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況,例如我們從哨點醫院收治的病例采樣進行病毒測序來監測變異株的狀況,通過醫院報告的病例來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也可以通過污水病毒監測等工作收集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信息,并評估其影響。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新的變異株的致病性并沒有造成顯著的影響,因此個人層面除了日常的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外,無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