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財聯社3月18日訊(記者 付靜)疫情嚴重影響下,天虹股份(002419.SZ)去年營收凈利雙降。“過去一年疫情反復,對于實體零售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公司的整體財務數據應該說是比較符合投資者或大眾的預期。”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財務數據顯示,去年天虹股份實現營收121.25億元,同比下降1.17%;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48.2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88億元,同比下降113.26%。
據天虹股份披露,去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全國門店在疫情期間合計停業超1000天,部分餐飲、影院等體驗業態更是長期處于停業狀態,公司線下客流和銷售嚴重受阻,商戶面臨經營困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去年二季度以來,公司經營數據明顯走弱,Q2-Q4公司每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均為負。而從銷售額來看,去年公司實現銷售額超335億元,同比下降3.57%。此外,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去年亦出現12.08%的下滑。
天虹股份昨日晚間還公告,持股16.42%的股東五龍貿易有限公司擬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675.3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
受疫情影響,零售商業行業受到直接沖擊。數據顯示,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零售額同比上年分別增長3.0%、3.7%、3.5%、0.2%,百貨業態受創嚴重,同比下降9.3%。
業內普遍認為,2023年隨著消費回暖,零售商業行業業績有望迎來反轉。不過,張毅告訴財聯社記者,還是要客觀理性地去看補償性消費需求回歸,“消費主力群體、消費渠道都在發生變化,消費者端的細微變化可能帶來巨大的業態迭代和需求,疫情(雖)過去,(但)對于天虹股份等企業來講并不意味著一定是輕松的,企業恐怕需要高度重視,狠抓消費的細微變化,把握好這波反彈。”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天虹股份已在關注數字化發展和業態升級,將自身定位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本地化消費服務平臺。記者就業績相關問題致電咨詢公司內部人士,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編輯: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