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南澗縣作為云南省“一縣一業”示范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必須扛起責任使命,牢牢抓住產業興旺這個關鍵,充分發揮南澗優勢,堅持做山水文章,打茶旅招牌,念綠色真經,建富民產業,以產業振興助推南澗綠色崛起。
南澗茶好,茶香四溢;南澗景美,美不勝收。南澗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茶產業優勢,做好“茶葉+”,唱響“富民曲”,茶產業已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和生態產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引擎”。
南澗縣委書記王紹基告訴記者:“茶葉是南澗縣最亮麗的一張名片,近年來,南澗縣立足‘高山、生態、凈土’優勢,在發展過程中,以生態保護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做精‘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態茶’的優質茶葉品牌效應,大力推進‘綠色茶區,農旅融合示范縣’建設,實現三產融合、多業疊加,逐步把無量山的高山茶園打造成茶在林中,林茶相伴的高端茶葉莊園。茶產業是南澗的支柱產業,是鄉村振興主導產業,南澗茶歷史悠久,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全縣上下要提振信心,堅定發展茶產業的理念不動搖,充分利用好資源優勢,做好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大、做強茶產業鏈,讓茶產業帶動更多山區群眾持續增收致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88歲的羅伯克茶場場長李正林對記者說:“羅伯克茶場在茶園里一直都是施羊糞,因為在農家肥當中羊糞的周期性長,對茶樹營養的供給比較合適,一個是發芽比較好,二是口味比較好,最近這幾十年產量也比較穩定。”
據了解,位于無量山、哀牢山、瀾滄江和禮社江“兩山兩水”之間的南澗縣,是云南最早種茶和飲茶的地區之一,獲得過“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重點茶葉基地縣”“中國茶葉百強縣”“中國茶旅融合發展競爭力十強縣”“國家茶葉產業技術試驗示范縣”等榮譽。2021年,全縣茶葉產量7800噸,產值14.1億元。今年4月初,南澗縣被列為2022年度云南省茶葉產業重點幫扶縣和云南省“一縣一業”示范縣。
多年以來,南澗縣持續做強、做好“茶葉經濟”文章,將茶產業發展與產業惠農興農相互聯結,在產業發展中注重增綠增收并重,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使“綠水青山”轉化成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產業升級了、品牌升值了,羅伯克茶產業當好三產融合“助推器”,帶來的是農民增收、鄉村興旺。
茶,勾連著南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連接著南澗人與自然、經濟和社會,更關乎著南澗的生態、人文、產業和民生。
如今,在南澗能看到的滿眼皆是茶綠,聞到的皆是茶香。席卷南澗大地的綠色茶葉,為群眾鼓起了“錢袋子”。
一片小小的茶葉如何能撬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從南澗人的生活變化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一片綠葉,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這是羅伯克茶產業的真實寫照。
生態茶園“出”名茶
南澗縣公郎鎮是一個漢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分布聚居的鄉(鎮),長期以來,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一直是事關全鎮發展、進步、和諧、穩定的重要工作。當前,南澗縣正積極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公郎鎮以“民族團結+”的工作模式為抓手,統籌滬滇幫扶、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認真踐行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縱深發展。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講文明樹新風傳承節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4月25日,記者隨同南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高文華進入了位于公郎鎮的羅伯克茶園新村,一幅幅生動的標語格外醒目。
嶄新的文化圍墻鑲嵌著美麗圖文,干凈的馬路兩旁綠樹繁茂,整齊的庭院錯落有致、處處展現出鄉村振興繁榮發展的新景象。
“我們的茶園一直以來都是施羊糞,已經有20多年了。”李正林介紹道:“我們在茶園里施羊糞,主要因為在農家肥中羊糞的周期性較長,對茶樹營養的供給比較合適,對發芽比較好,泡出來的茶口感也較好,最近這幾十年茶葉產量相對穩定。”
多年來,羅伯克茶場堅持使用有機肥,精細化管理茶園,嚴把茶葉質量關,生產出的綠色生態有機羅伯克綠茶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羅伯克茶場于1964年建場,每年茶場都會從養羊比較多的沙樂村購買羊糞,讓其發酵,然后通過機器打碎,再把這些有機肥施到茶園里。光是今年,茶場就花了10多萬元,買了4000多袋羊糞,用工1000多人,對茶園里的茶樹進行施肥。
在羅伯克茶場,來自附近的百余名村民正在茶園辛苦勞作。吳紹慧是公郎鎮鳳嶺村委會茶園新村的村民,每一年施羊糞的時候都會到茶園務工。據悉,每年茶園有機肥施肥期間,都會帶動數千名村民增收。除此之外,羅伯克茶場在春茶、夏茶、谷花茶采收期間,都會有大量的務工需求。
今年以來,羅伯克茶場緊緊圍繞“綠色茶區,農旅融合發展示范縣”的定位和要求,充分結合有利的資源優勢,在做好茶園轉型升級、建設綠色生態有機茶園的同時,茶場還抓住南澗縣開發無量山藏茶谷的機遇,立足“高山、凈土、生態”優勢,不斷加強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茶旅融合,通過茶園旅游觀光、茶葉采摘、加工品鑒等體驗游,實現茶旅互促。
大理一位楊姓先生說:“羅伯克茶我們喝了好多年了,平時,我們還經常來羅伯克茶山上旅游觀光,每次都會帶很多茶葉回去。羅伯克綠茶口感真的很好,泡出來的顏色也十分漂亮,入口清香,越喝越好喝,越喝回味越好。”
羅伯克茶場副場長李字銀說:“羅伯克茶場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生產模式,不斷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建起了生態茶園;調整生產管理措施,不使用化學農藥,大量使用有機肥,按無公害茶葉的生產標準進行生產管理,積極開發優質無公害產品。2004年1月,羅伯克茶場通過了‘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認證,2004年7月,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產地認證和產品生產認證。”
羅伯克茶場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茶農的發展,茶場周邊的村社已建起300多畝優質豐產茶園,成為南澗縣知名的茶葉村,茶農因種茶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已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州級龍頭企業6家,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個、云南省著名商標5個、云南名牌2個、云南名牌農產品2個。在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2021年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中,“南澗綠茶”區域公用品牌以及“鑫鳳凰”“羅伯克”“土林”3個企業品牌入選,可使用云南省“綠色食品牌”統一形象標識,進入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官方授權渠道進行產品展示和銷售。
山高水長“引”游客
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語,折射出南澗茶產業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高山云霧出好茶”。青青茶葉,富了百姓、綠了鄉山。近年來,公郎鎮按照“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將“高山云霧茶”作為發展名片,對茶葉資源進行重組整合,改變茶農小、散、弱的不足,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和外來客商,推進茶企做大做強。串聯起了“茶葉采摘、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讓廣大茶農的腰包越來越鼓,讓鄉村振興的步伐越來越快。
近年來,南澗縣堅持“為茶不唯茶”的發展理念,以山為體,以茶為媒,引導羅伯克茶場轉型升級,建設綠色生態有機茶園。同時,將旅游業與茶產業、休閑農業相結合,著力打造集觀茶、采茶、制茶、品茶和休閑游玩于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逐步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實現美麗蛻變,讓村民端上“生態碗”,吃上“綠色飯”。
多年以來,羅伯克茶場抓住縣委、縣政府發展“茶旅融合發展”和“萬畝茶山”休閑游項目規劃建設機遇,利用羅伯克村民傳統跳菜文化資源和生態茶園優勢,組建跳菜隊,舉辦采茶節,舞起跳菜宴,單日最大參與游客近1000人,年接待游客7000余人,逐漸走出一條生態資源創收路。這一嘗試,既增進了游客對彝族文化習俗的了解、參與和認可,又宣傳羅伯克茶場獨特的生態資源和產品特色,給周邊茶農帶來了豐厚的效益,為民族團結一家親做出了重大貢獻。
將旅游業與茶產業、休閑農業相結合,著力打造集觀茶、采茶、制茶、品茶和游玩、民宿、休閑于一體的精品休閑旅游線路。成立羅伯克茶場農民專業合作社,560戶茶農加入合作社,社員茶園面積達2360畝,帶動茶農增收286萬元。
近年來,公郎鎮立足羅伯克茶場現有茶園優勢,加大資金投入,完成了羅伯克茶場初制所改造,實施羅伯克茶場老場區民宿改造、自駕車營地建設等項目。
同時,堅持以茶為主題、以茶園為載體、以旅游為內容、以市場為動力,將茶園慢慢轉變成旅游景區,茶產品逐漸開發成旅游產品,茶文化也漸漸成為旅游品牌。
目前,羅伯克萬畝茶園觀光油路直通茶園,園內建成了農家樂和觀景品茶亭,新種植茶花400株、高山杜鵑200株,進一步豐富茶園風光。通過茶旅融合發展帶動,羅伯克茶園村道路交通沿線環境衛生和農房風貌得到整體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成效明顯,茶園所在的小波樂箐村創建為省級文明村。下一步,公郎鎮將進一步抓實無量山藏茶谷建設,新建6個觀景點,鋪筑羅伯克茶園內生態旅游觀光步道,在自駕車營地旁新建一個半山酒店,走一條茶旅融合的生態發展新路子。
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上,南澗縣著力改變種植銷售的傳統產業模式,搶抓云南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重大機遇,將綠色有機茶基地建設、茶葉加工、茶山旅游等有機結合起來,發展無量山櫻花谷、無量藥谷和無量藏茶谷“三谷”經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莊園2個、州級現代農業莊園3個,無量山櫻花谷、羅伯克生態茶園兩條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線路被評為全國茶鄉之旅特色路線。
其樂融融“奏”和諧
“我是鳳嶺馬房村人,在茶場工作30多年了,現在主要負責辦公室和技術指導工作,每個月工資有3600多元,吃、穿、住、用我都不用愁。”50多歲的羅加返大叔笑嘻嘻地說。目前,茶場有固定工人2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人,平均工資3250元/月。采茶期間,用工達到120多人,按照8元/斤—9元/斤的采摘工價,熟練的工人每天能拿到300多元。同時,羅伯克茶場堅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成立羅伯克茶葉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周邊小波樂箐、三家村、阿母助路122戶502人吸收為社員,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34人。今年春茶期間茶場收購社員茶鮮葉15噸,按均價10元/斤收購,戶均增收2500元。2019年5月,羅伯克茶場被認定為“南澗縣就業扶貧車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字開珍是公郎鎮鳳嶺土么塘新村的村民,這段時間,她天天都來茶園區務工。據了解,每年茶園區在春茶、夏茶、谷花茶采收期間,都會有大量的務工需求。
“平常我在家做農活,家里沒得做的時候,隨即可以來茶廠打工,一天可以采四五十斤茶,多的時候一天300多塊錢,一般每天200多塊。”字開珍說道。
茶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成為一種讓人們向往和贊嘆的生活模式,而南澗茶鄉集觀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藝表演為一體的茶文化鄉村旅游,已經成為人們喜愛的旅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