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符號將成為證據,意味著之后人們在聊天中要更加謹言慎行,市民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
在接受采訪的20余名市民中,近九成表示對微信表情將成為“呈堂證供”一事并不知情,只有個別市民關注到此事。一部分市民表示,表情符號只是聊天的輔助工具,也有一部分市民認為表情符號是情緒的表達。
覃女士是一家信息公司的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她對微信表情符號的使用較為謹慎。“因為我們的工作基本都是用郵件交流,很少會用微信表情,對領導安排的工作或者客服服務對接都用文字回復,偶爾用文字加表情的回復,比如:收到+‘OK’的表情,表情符號只是聊天的輔助工具,但在日常與親朋好友聊天中,表情符號就使用得很多。”
“我也覺得微信表情只是個輔助符號,有時在文字表達之余再用適當的表情加以補充說明的話,能更好地表達出當時的情緒或狀態。”在于先生看來,大家使用微信表情時可能不會考慮那么多,但如果微信表情將成為證據,之后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會更加規范。
郭同學則認為,微信表情成為“呈堂證供”是值得鼓勵的,這樣能打擊某些用表情符號進行“灰色交易”的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