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月上半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約6% 全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截至5月底在建招商引資項目432個,協議總額1744億元 引進省外到位資金469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排全省第二 實有市場主體346437戶,位列全省第三。
今年以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為契機,瞄準“全國一流”的定位,大力實施營商環境攻堅行動,爭先進位,推動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該州各級各部門堅持“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做優政務服務,強化要素保障,緊盯企業發展堵點、痛點,聚焦提高政務服務效率、降低投資成本、增強企業信心等關鍵點,把為企業服務落實到位,切實提升各類市場主體對營商環境的滿意度。
“一把手”招商引來金鳳凰
7月伊始,紅河州委書記趙瑞君率紅河州黨政代表團前往山東、湖南進行精準招商和考察學習。代表團先后深入山東省福瑞達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魏橋創業集團、創新集團、萬通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鋁谷和湖南省長沙戴卡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實地考察,有針對性地開展補鏈、延鏈、強鏈精準招商,推動產業鏈實現擴容增量、提質增效。
為壓緊壓實“一把手”招商責任,推動招商引資升溫提速,紅河州制定實施《紅河州“一把手”招商工作方案》《紅河州招商引資在談項目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紅河州貫徹落實全省“招商服務進萬企”行動實施意見》,深入分析研究重點地區、重點產業和關鍵鏈條、重點企業,精準根據企業需要“按需出牌”,聚焦優勢產業行業和產業鏈重點配套企業實施精準招商。
通過量化外出招商次數以及引進資金到位數、項目策劃包裝、項目洽談跟進、項目簽約落地、項目開工建設等重要指標,切實增強“一把手”的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
紅河州明確“一把手”參與招商引資專題會議研究、下沉督辦項目、項目簽約開工等一線工作法要求,并把“一把手”招商工作納入紅河州工作成效“紅黑榜”進行公示,與年度綜合考評掛鉤,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
在“一把手”帶頭推進下,今年1月至5月,紅河州州級目標責任部門及“產業鏈”專班牽頭部門主要領導赴省外招商15次、省內會見客商126次,共促成14個項目簽約、1個項目開工;各縣市、“四區”主要領導赴省外招商30次,共促成46個項目簽約、24個項目落地。全州新注冊外商投資企業10戶,注冊資本金6956.83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368萬美元。
立足稟賦“鏈”出新動能
當建水紫陶遇見普洱茶、與咖啡牽手、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多場景全鏈條的應用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年5月,在建水縣舉行的“窯想千年·陶醉建水”茶陶文旅融合發展研討會上,相關產業人士對建水紫陶跨產業、跨鏈條合作的新模式進行了深入研討,提出“產品全方位融合、產業全鏈條貫通”的合作發展理念。9家茶企現場與紫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紫陶的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動能。
作為全州12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建水紫陶產業的全鏈條發展,只是全州以“鏈長制”為突破,“鏈”出產業招商新動能的一個縮影。
“實現高質量發展,僅僅依靠單一企業遠遠不夠,必須在產業鏈招商上下功夫。抓住主要產業鏈,對上下游進行整體協同培育,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足新動能。”紅河州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楊峻說。
聚焦綠色鋁及精深加工、綠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等12條重點產業鏈,紅河州瞄準重點目標企業,到福建、廣東、江蘇等地精準招商,同時多次邀請重點企業以面對面、實地走訪考察等方式進行洽談,全州上下形成了鏈條組團招、部門聯手招的良好氛圍。
隨著個舊市錫都工業時光園主題街區娛樂綜合體項目、開遠市劍角峰風電場項目、元陽縣新街鎮云端古鎮建設項目、紅河縣商業中心綜合體等一批補鏈、強鏈、延鏈項目的落地開工,紅河州以鏈式招商加速產業聚集的探索已初顯成效。
為持續推動“鏈長制”抓實抓細、走深走實,紅河州投資促進局還制定出臺《聯系重點產業鏈工作制度》,通過上下聯動、部門協同、資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凝聚起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合力,同時強化跟蹤問效,提高招商實效,確保招商引資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
靠前服務當好“店小二”
“短短兩年時間,項目就已投用,非常感謝地方黨委、政府對企業的幫助和扶持。”蒙自華盛五金加工園日前建成開業,負責人林金敬頗有感觸地說,落戶蒙自以來,各級領導和“蒙商服”小分隊緊盯園區發展需求,積極了解建設經營中的困難問題,讓企業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林金敬口中的“蒙商服”小分隊,是今年以來蒙自大抓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蒙自市成立31支“蒙商服”小分隊,由市級領導帶隊,內設蒙商快遞員、蒙商環境觀察員、黨建指導員等崗位,通過對行業協會、企業開展“千企萬商大走訪”活動,傾聽企業心聲、問詢發展需求,采取一線交辦一批、集中辦理一批、計劃統籌一批的方式,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蒙商服”小分隊靠前服務,著力化解企業生產經營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正是紅河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最生動寫照。
紅河州各級各部門以開展下沉一線、助企紓困、為民辦事實踐行動為契機,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行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和一表申報模式,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關提速降費改革實現清單外無收費,暢通企業訴求反映渠道,破解企業融資難、用地難、辦事難、審批難等問題,充分展現紅河效率、紅河服務、紅河誠信。
為有力有效解決市場主體的訴求,開遠市向企業下派既懂黨建又懂業務的指導員,組織全市黨員干部深入企業走訪,有效解決企業生產用電改造、生產生活用水、貸款融資等難題;
屏邊苗族自治縣將部門專窗整合為綜合服務窗口,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套資料內部傳遞、一同完成審核、一個窗口發證,改變部門間串聯辦理模式,推動企業辦事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
瀘西縣印發《瀘西縣招商引資政策暫行辦法》,領導掛帥提供“家門口”服務,干部從“坐著辦公”轉變為“上門服務”……
通過把“用戶思維、客戶體驗”理念融入政府服務全鏈條,從“我要怎么辦”轉變為“企業要我怎么辦”,紅河州由內而外匯聚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大能量,不斷注入的投資“活水”,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今年1月至5月,全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上半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