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縣通過村民自治、開展德治、嚴格管治,全面抓好鄉村治理,提升人居環境,實現文明鄉村的共建共治共享。村民自治,“要把紅白喜事管起來,婚嫁宴請不得超過40桌,喪葬宴請不得超過60桌,菜品為13個,禮金每戶不得超出100元。紅白喜事鋪張浪費,人情攀比要不得!”巧家縣包谷垴鄉包谷垴社區威寧寨的老王在村里召開的“村民公約”討論會上有些激動地說。
村支書王朝富十分贊同他的說法,“說得太好了!大家要把這個變成一個規矩,共同來遵守,還要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監督各家遵守公約,桌數和菜品如超過規定數,按照超出桌數每桌提取15元上交集體,大家有沒有意見?”經過討論,威寧村的規矩就立起來了。
在威寧村的啟發下,巧家縣把修訂村規民約、制定婚喪事操辦標準,作為凝聚村民共識,加強教育引導、引起村(居)民共鳴的有效途徑,構建“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的共商共治模式。據巧家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黃通富介紹,2020年以來,縣委宣傳部、縣民政局和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指導各行政村遵照民主程序制定《村居民公約》。目前,192個村(社區)都有了“村民公約”。
開展德治
巧家縣充分發揮宣傳引領作用,在鄉村開展政策、科普、衛生、文藝、法制等方面的宣傳。全縣57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成員主動出擊,采取院壩會、家族會、火塘會、村組微信群通知、鄉村大喇叭宣講等方式,廣泛深入開展政策宣傳,做到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政策家喻戶曉;文聯、文旅局、藝術團組織力量,創作了反映時代新風的花燈、快板、小品、歌舞等形式的文藝節目(劇目)10余個,將身邊事變成“戲中人”,演繹文明新風,揭露陳規陋習;192個行政村在村(社區)辦公場所、村民小組活動場所等地打造文明景觀,通過墻體彩繪、鐵藝雕塑、標語條幅等載體開展全方位宣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嚴格管治
巧家縣黨員干部帶頭嚴格遵守公約,紅白喜事及時向鄉鎮(街道)黨(工)委申報,常態化開展督查檢查,“我們村每季度發布一次移風易俗‘典型榜’,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對不良現象及時曝光和批評,并按照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進行教育、規勸、懲處,被曝光2次以上者,需為村民小組開展管水、護路等義務勞動。”小河鎮埡口村支書易正明說:“幾次‘小懲罰’,群眾接受了,也自覺了,風氣環境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