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60年,在非洲坦桑尼亞的奧杜瓦伊大峽谷中,人們發現了一具介于南方古猿和猿人之間的生物化石,通過研究,最終判斷這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人類,他們的腦容量已經突破了750ml,在大約18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之上。
現代人類是如何出現的?
現代研究認為,大約出現在30萬年前的非洲智人,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不過,從智人到現代人類的演化也并不是一路順暢,因為同期地球上有著很多其他人種,特別是曾經統治歐洲數萬年的尼安德特人,更是智人走出非洲后的“勁敵”。
不過奇怪的是,最后成功演化成現代人類的,卻并不是尼安德特人,研究認為,這或許與智人中后期開始了“自我馴化”,快速搭建了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有關。
古人類曾經“自我馴化”?
這意味著,人類的社交網絡正在變得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強大。不過,當我們認為“社交網絡”不過是現有名詞的時候,事實上,通過古人類生活遺跡發掘,他們早在8萬年前,就已經開始搭建社交網絡了,研究者將這個過程稱作“自我馴化”,認為如果古人類沒有經歷過自我馴化,現代人類也不會出現。
研究認為,當智人出現后,一開始他們之間并沒有文化、技術等太多的交流,一直到8萬年前,智人之中出現了一群“特殊分子”,他們之間的互動開始變得頻繁,在古人類遺跡中,研究者發現了很多貝殼、獸骨等制作成的裝飾品,認為這些裝飾品或許曾經是人類早期社交的“見面禮”之一。
當智人走出非洲后,他們大多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這樣一群人的文化、技術氛圍也都是相似的,長期生活在一起,也讓他們彼此之間逐漸擁有了大量相似的特征,智人開始變得更團結,而在社會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腦容量也變得更大。
大約5萬年前,伴隨著晚期智人的出現,智人之間的交流開始變得更加頻繁,這個時候,晚期智人已經成為了地球上所有人科物種中,最強大的一種,在他們不斷擴張地盤中,不善溝通,由于氣候變冷之間交流也幾乎隔絕的尼安德特人,自然也就不是智人的對手,所以只能滅絕,最終只有智人幸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