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同仁醫院6月27日正式開啟夜間門診服務,就診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17:00—21:00。開啟夜間門診是醫院為提升服務水平、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又一項便民措施,好處多多。一方面,夜間門診錯開了正常上班時間,不僅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就診需求,而且可以為白天的正常門診分流,減少患者看病的等候時間,提高就診效率。
另一方面,夜間門診綜合利用醫院的相關醫療設備等資源,縮短其閑置時間,提升了醫院的醫療能力和效率,醫院在贏得口碑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發展,而且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狀況下,能進一步降低人群聚集的風險。這是以患者為本,有效對接現實訴求的探索實踐,值得稱贊。
近幾年來,全國許多醫院,特別是民營醫療機構,都開設了夜間門診,嘗試以差異化的服務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要,提升醫療服務市場占有率。從需求端入手,找服務的空當是一種有益的探索,但在醫療資源不缺數量、高水平醫療不足的現狀下,如何讓患者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才是夜間門診能否“開門大吉”的關鍵。
北上廣地區一份問卷調查顯示,75%的用戶表示需要夜間門診,20%的用戶表示無所謂,只有5%表示不需要。用戶最需要的夜間門診服務是全科,90%的用戶選擇了需要全科,其次是兒科(66%)。對其他科室的需求并不明顯。這份問卷調查沒有完全反映市場的需求,因為每一個與大醫院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在醫療水平較高的大醫院,每次看病都是一次艱苦的歷程。
從當前的現狀看,開設夜間門診的主要是體制外的醫療機構,夜間門診的嘗試面臨幾個較大難題。首先是成本考慮,夜間門診意味著增加一筆運營開支,而整體來說,體制外基礎醫療的發展還不成熟,未形成量的規模,收支平衡還很困難。第二是缺人才,夜間門診需要大量全科醫生和兒科醫生,這兩個領域的醫生目前都是奇缺的。所以,用戶對夜間門診的需求切實存在,但是,醫療機構運營成本、用戶量以及人才條件會影響到夜間門診的操作可能性。醫患供求關系的平衡是夜間門診開展下去的基本條件。
體制外的醫療機構有良好的設備,但高水平醫務人員缺乏和信譽度不高是其短板,轉而從服務入手是一種積極的探索。此次開啟夜間門診,昆明同仁醫院充分發揮大型三級綜合醫院的學科專業優勢,首批開放了17個科室,常見的心臟超聲檢查、腹部超聲檢查、血管超聲檢查、婦科及產科超聲檢查、X線檢查、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均可正常進行,全方位保障患者的就醫體驗。時間延長,但專業不減,首批開設的學科很全面,為廣大患者提供了更具針對性、專業性的精細化診療服務,滿足患者夜間也能專病專治的就醫需求。未來隨著控制費用和分流病人力度加大,夜間門診的意義可能會更明顯地體現出來。
其實,人滿為患的現象主要出現在醫療水平較高的公立醫院,真正需要夜間門診以緩解就醫難的應該是這些醫院,但因種種原因,公立醫院并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來解決,就連周末正常就醫都很難解決,更不用說開設夜間門診了。體制外醫療機構要在夜間門診上闖出一條路來,還需要更充分地利用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線上技術等手段,提升醫療救治水平,聚集人流規模,才能讓人員設備得到合理利用,實現良性循環,將夜間門診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