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移動互聯網深度重塑生活,伴隨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突破8億的,是虛擬世界的繁華與喧囂。然而這份繁華背后,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帶來的保護挑戰日益嚴峻。
未成年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理性消費觀仍在形成階段,心理成熟度相對不足,面對直播平臺上即時反饋、虛擬榮譽等精心設計的刺激機制,更容易陷入沖動,難以有效抵御誘惑。虛擬禮物帶來的喝彩可能觸發強烈的即時滿足感,形成一種難以自拔的數字依賴循環。家長應該對孩子及時進行網絡素養和金融常識教育,讓孩子理解虛擬消費的本質,認清“打賞”“抽獎”背后的營銷邏輯,培養理性判斷力和抗誘惑能力。另一方面,必須切實履行監管職責,明確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和用途,做到有效陪伴而非放任自流。“技術依賴”無法替代言傳身教,溝通引導與合理監管缺一不可。
平臺作為守護孩子的重要防線,責任尤為關鍵。四部門《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已劃出清晰紅線,網站平臺應當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把實名認證落到實處,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持續增加適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內容供給,讓家長放心、孩子滿意、社會叫好。
學校這片育人的沃土,同樣需要播下理性的種子。在安全教育課堂上,老師們可以化身引路人,通過生動的模擬場景和真實的案例剖析,幫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和消費觀。
數字浪潮奔涌向前,無法阻擋,但我們可以也必須為下一代撐起一方晴空。在虛擬與現實之間,尋得那個既能擁抱科技紅利、又守護好成長凈土的安全平衡點,這不僅是時代交給我們的責任,更是數字時代賦予全社會的必答題。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周雅玲(華中科技大學)
責編:沈素芬【責任編輯: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