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民富、邊疆穩。黨的十八大以來,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開啟共同富裕新征程,阿佤人民是奮斗者、見證者、受益者。
2012年,滄源佤族自治縣被列為滇西邊境片區貧困縣;2019年,5個貧困鄉(鎮)、6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43258名貧困對象全部清零;如今,接續奮斗于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滄源已是山清水秀、產業興旺、邊疆穩定、民族和諧……
十年來,中國移動云南公司(以下簡稱云南移動)在滄源持續深化城鄉數字基礎設施與電信普遍服務,全面夯實數字鄉村發展地基;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與融合,推動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加大數字鄉村建設相關研發投入,為數字鄉村建設注入巨大能量,為滄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群眾奔向共同富裕鋪就了一條信息高速路。
網絡建設 提供鄉村振興不竭動力
2021年8月27日,經過三天三夜不間斷安裝、調試等一系列工作,滄源縣班洪鄉、班老鄉開通了首個5G基站。基站開通那天,村民鐘玲麗用手機給在外打工的丈夫撥通視頻電話,興高采烈地把這一消息告訴丈夫。丈夫聽了也很高興:“沒想到村里也和城里一樣,可以用5G了。”
從“通信基本靠吼”,到基礎通信網絡普及,到4G網絡100%覆蓋、自然村百兆以上光纖寬帶覆蓋率超過94%,再到5G領先技術為邊疆群眾所共享,十年間滄源通信網絡建設、通信技術演進成果斐然。曾經被大山阻隔的鄉村,隨著一根根網線、一簇簇電波穿越高山和河谷,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跟隨信息化建設的腳步不斷提升。
自云南移動啟動第一批沿邊小康村5G網絡建設以來,截至今年6月,已在臨滄市投入專項資金1370余萬元,為44個邊境小康村建設開通56個5G基站,5G信號覆蓋面積達275平方公里,其中滄源縣城和所有鄉(鎮)100%覆蓋5G網絡。云南移動快馬加鞭,力爭將這張更高速率、更大連接、更低時延的網絡覆蓋到佤山村村寨寨。
5G在滄源的落地,看起來只是通信技術在當地的又一代演進,但事實上,5G打破了信息傳輸的空間限制,可實現的應用場景突破想象力限制,為鄉村振興發展帶來了遠超以往的期待。
云南移動臨滄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刁磊解釋:“如果把鄉村振興比作一幢高樓,那么5G基礎設施建設就是地基。5G快速、可靠、海量服務的能力將極大促進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互通,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籌利用、合理分配和高效協同,提高鄉村全要素生產率,而這正是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風物長宜放眼量,5G建設功在當下,更著眼未來。一方面,將賦能滄源農業、旅游等向現代化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讓邊民們的生產生活都能享受到時代的發展成果。”
眼下,為提高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民職業化,班洪鄉正在積極籌建橡膠和竹筍加工廠。班洪鄉副鄉長趙樂樂表示:“網絡信息技術特別是5G為我們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有了5G網絡這個基礎,2個加工廠在建設過程中,鄉里或將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加載部分5G智能應用;針對特色農產品蜂蜜,下一步打算扶持直播團隊,借著5G的‘東風’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5G賦能 打通文旅產業發展脈絡
立足民族文化燦爛、自然生態宜居、沿邊優勢突出、歷史積淀深厚的文化旅游優勢資源,近年來,滄源將旅游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龍頭,著力做優做強“世界佤鄉·秘境滄源”的文化旅游品牌。背靠南滾河的葫蘆小鎮,以“互聯網+”打造出一個傳統與現代激蕩碰撞、文化與創意交相融合的智慧旅游金字招牌。
超過3平方公里的滄源縣葫蘆小鎮景區里,崖畫村、12部落文化園、天天摸你黑廣場、阿佤農夫市集、佤源文化尋真長廊、佤族博物館、司崗里大劇院、佤族文創園等,將佤鄉傳統歷史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而云南移動搭建的“5G+數字化”應用系統,讓游客能通過充滿科技感和現代氣息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場文化探尋和時空“穿越”之旅。
據介紹,該系統運用數字化“1+1+N”工程,構建形成一張全覆蓋、夠安全、能演進的網絡;一個實現數據統一整合的中心;整合N個應用,打造綜合管理、智慧服務、智慧旅游、智慧創新四大體系,支撐小鎮不斷進階的管理和服務要求。
游客來到葫蘆小鎮,可先遙距進行車位預約和導航,停好車后,來到用手機App提前訂好的無人酒店,刷臉入住,自由體驗各項智能化設施。“游云南”App上,通過特色名片規劃好游玩攻略;導游導覽功能就像帶著一位貼心的私人導游,一邊導航游覽一邊細致講解。漫步在小鎮中,完全不用擔心找廁所難的問題,智慧廁所的坑位數、定位、導航及使用繁忙情況清晰地顯示在手機端。逛累了,到無人超市買點零食,再到無人書吧靜靜地享受閱讀時光……
小鎮的即時客流、超市貨品庫存、環境監測等綜合運行情況,可通過物聯網設備收集數據,形成可視化信息集成,顯示在管理中心LED互動大屏上。管理人員不用四處巡檢就可把控小鎮整體運行,從而對資源進行協調調配,或對緊急重大事件進行指揮。
5G支撐,物聯網設備串聯,VR、AR、AI等技術應用,為傳統特色小鎮注入生機與活力,既做到了經營管理安全有序、數據分析精準有效,游客也因新技術體驗到佤鄉的別樣魅力。現代信息技術裝扮下的葫蘆小鎮,為滄源旅游產業發展帶了頭、引了客、拉動了就業、升級了產業鏈,成為滄源鄉村旅游邁入數智化時代的典型代表。
云南移動滄源分公司總經理劉鍇介紹,看到葫蘆小鎮的成功樣板,已實現5G信號覆蓋的班洪鄉也計劃把云南移動數字系統引入南板村巨龍竹文化產業園,打造“智慧+農旅”新型村莊,用智慧化手段打通產業發展脈絡,留住美麗鄉愁。
夯實末梢 護航邊疆繁榮穩定
以產業興旺推動共同富裕,以高效治理帶來繁榮穩定,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回信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的殷切期盼。
云南移動“數字滄源”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平臺“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實現數據“聚通用”,為邊疆基層治理提供一站式服務,切實為基層工作減負,為基層治理提質。
在基層日常工作中,數據孤島林立,工作系統多而不通,造成數據重復采集、匯報任務繁多、決策無則可依、居民參與度低等問題。依托數據計算和存儲優勢,云南移動建設起基層治理數據庫,打通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四級數據及業務通道,整合各類社會治理資源,形成人、地、事、情、物、組織等全要素數字檔案。通過對基層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讓數據時刻安全可控、實時、好用。
大數據識別、“一戶一碼”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線。智能視頻識別、AI案件自動派遣等閉合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核查結案、考核評價工作流程。社區事務和村務公開、積分治理激活共建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掌上高效辦公”“一屏治理”解決遇事找人難、反饋難、追蹤難的問題,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全縣統一一個平臺、一個手機App、一個微信小程序,配合一系列基層智慧應用,仿佛同時運行的N架“水車”,從數據資源庫中汲取“水流”,源源不斷地為基層輸出精細化服務。
云南移動信息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成效如何,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走進中緬邊境的邊境小康村龍乃村,村內道路整潔、空氣清新,一棟棟紅頂黃墻的房屋錯落有致,房前屋后各種鮮花盛開,孩童們正在愉快玩耍……一幅美好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變化的不只是眼睛可見的村莊風貌。信息技術讓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更敏感,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更暢通,更多的變化在村民心里。
龍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愛軍說:“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或者有什么實際的需求,黨支部和村委會總能通過‘數字滄源’平臺第一時間接收到。眼見著解決問題的效率提高,村莊的基礎設施、產業經濟、公共服務等也不斷被完善,村民們更加主動參與到村莊共治、共建、共享中。”
一葉而知秋,龍乃村只是一個縮影。在滄源縣的各個社區、鄉鎮、村寨,云南移動“數字滄源”信息平臺都已成為基層治理的硬核支撐,全力護航邊疆繁榮穩定。
科技武裝 筑牢強邊固防屏障
滄源縣和緬甸佤邦地區接壤,國境線長147.08公里,百分之九十都是高山深谷。自開展強邊固防工作以來,滄源縣在云南移動的技術支持下,堅持“人物”同防、“技防”優先的原則,以信息化手段武裝專業護邊隊,全力推進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筑牢邊境防控信息化屏障。
疫情初期,針對部分疫情卡點沒有網絡覆蓋或覆蓋效果不佳的情況,云南移動主動出擊,承擔起疫情防控點網絡保障任務。通過新型4G小基站快速完成網絡覆蓋24處,防止了聯系不暢、掃描緩慢、延遲等問題。
2021年底,云南移動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全力推進邊境信息通信網絡保障能力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在100天內圓滿完成了滄源縣28個邊境信息通信網絡基站建設任務,實現邊境區域自然村、學校、衛生室、哨所、卡點、抵邊聯防所4G全覆蓋。
依托技防設施設備與“數字滄源”平臺的融合,實施網格化管理,是云南移動助力滄源強邊固防工作的一個亮點。針對抵邊村寨及社區,運用“一張圖”管理體系,準確掌握人房底數,實現“底數清、情況明、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針對縣、鄉、村、組、巡邊員“五級段長”掛段包片工作機制,通過電子地圖,各級段長能夠實時了解本級邊境段、下級邊境段各段的掛包責任情況,卡點、檢查站、技防點位、實時在線段長及巡邊員位置等信息。一旦發生緊急事件,手機端馬上可以查看周圍在線的巡邊力量、最近的聯防所等,并使用App直接發起緊急呼叫或調度指令。
邊情感知數字化、信息應用網絡化、應急處置一體化,帶動滄源“智慧+強邊固防”步入新天地。邊境一線晝夜間監控距離、監控覆蓋率成倍提高,邊情報告、情況處置時間大幅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