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支付寶與部分銀行合作低調上線了信用卡取現功能。在支付寶內搜索關鍵詞進入相關界面,大部分用戶還是顯示“很抱歉,服務暫未開放到你”。據了解,該功能目前僅對部分內測用戶開放。微信用戶也注意到,在微信端口中也加入了信用卡取現功能入口,同樣是與部分銀行合作且處于內測階段。該功能雖然還未正式上線,但已引起熱議,相關話題詞登上了新浪微博熱搜。
信用卡取現并非一個新功能,它滿足的是用戶臨時限額資金周轉的需求。信用卡取現功能在非銀行自有渠道的互聯網平臺上呈現,引發了關注與討論。
這是否符合信用卡使用規范,以及資金流向方面是否便于監管?是否是銀行信用卡使用場景的創新?用戶的需求和接受度又如何?
銀行仍然是規范信用卡使用的主體
信用卡取現是信用卡本身固有的功能之一,主要包括透支取現和溢繳款取現兩種方式,其中透支取現還需按規定向銀行支付相應手續費及利息。并且透支取現的額度根據持卡人用卡情況設定,一般最高不超過持卡人信用額度的50%。
而僅一字之差的信用卡套現,一直以來是各級監管機構規范和監管的重點,也是各家銀行明令禁止的行為。不同于信用卡套現,信用卡取現需要按照嚴格的流程規定,用戶可以通過銀行柜臺、ATM機、手機銀行等正規渠道取現并按時支付手續費和利息。而信用卡套現,是指通過不正規或非法渠道,一般通過POS機刷卡、虛假交易等途徑實現,不按規定支付手續費和利息。
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就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預借現金業務制定了基本要求。該通知將預借現金業務分為現金提取、現金轉賬和現金充值3種類型,同時完善了預借現金業務限額制度。
今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信用卡使用和管理進一步規范化。上述通知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授信管理和風險管控,在信用卡總授信額度內,預借現金業務授信額度不得超過非預借現金業務授信額度;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管控資金流向,建立健全對套現、盜刷等異常用卡行為和非法資金交易的監測分析和攔截機制,對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持續有效防控套現、欺詐風險,防范信用卡被用于違法犯罪活動。
在互聯網平臺上增加的信用卡取現渠道,監管和責任承擔的主體是否改變了呢?
對于銀行來說,在互聯網平臺增設的信用卡取現渠道,并未改變其作為信用卡管理主體的情形?;ヂ摼W平臺提供的只是入口,具體的審核、規定還是由銀行來完成。
提高場景創新渠道更需加強風險把控
近期,多家銀行已公布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
平安銀行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達7080.1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上半年信用卡總交易金額17903.06億元,主要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1.2%。
交通銀行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末境內行信用卡在冊卡量7528.63萬張,較上年末增加101.75萬張。
為了進一步盤活存量,增加用戶信用卡使用率,銀行除了按照新規整頓“睡眠卡”等現象,也開始積極嘗試增加信用卡使用場景,深耕精細化服務來滿足用戶需求。
例如,平安銀行針對年輕客群、財富客群等消費群體打造了不同的信用卡產品,豐富產品權益配置,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同時推進場景布局,與多家頭部企業在消費場景、支付領域開放合作。交通銀行通過做強線下獲客,提升線上場景流量轉化率,擴大客戶基礎。
無論是細分客戶服務,還是以智能化、場景化搭建使用平臺,都是銀行推進用卡促活,提升消費的方式。與互聯網平臺合作增加信用卡取現渠道,某種程度上為用戶使用信用卡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但也對銀行規范信用卡使用及資金流向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就相關情況采訪了某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云南省分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在互聯網平臺上增加信用卡取現渠道是否會提升信用卡的使用率,還需要看具體的費用問題。對于風險,該負責人認為,許多銀行對信用卡取現之后現金的用途是有嚴格規定的,比如不能用于房產、投資等行為,而渠道敞開之后有可能增加這部分資金流向的風險。
便捷了取現途徑,還需綜合考慮取現成本
相關信息顯示,目前在支付寶頁面對內測用戶提供信用卡取現功能的銀行有寧波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等。
記者從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了解到,目前在支付寶提供的信用卡取現業務是銀行新推出的功能,只隨機開放了部分用戶進行內測,是否會完全開放以及開放時間目前暫不能確定。在支付手續費及利息問題方面,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表示,目前支付寶平臺不收取信用卡取現手續費,但用戶取現仍需按照取現額度向光大銀行支付規定的利息,這點和銀行自有取現渠道是基本相同的。
由于目前已開放此功能的用戶較少,取現功能開放帶來的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但對于互聯網平臺新增的信用卡取現功能已有不同的討論方向。
目前用戶對該功能的熱議,主要有兩方面:一方認為這是銀行為了提高信用卡使用活躍度,增加了信用卡取現渠道,是銀行做出新的場景嘗試,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有這方面需求的用戶;另一方認為該功能并不具有實用性,也對功能開通后存在的監管隱患和是否會出現“套現”行為表示擔憂。
記者采訪了身邊的信用卡用戶,大多數用戶表示,了解信用卡的取現業務,但考慮到并不低的取現利息費用,在非急需用錢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嘗試。還有用戶認為,支付寶、微信提供的信用卡取現渠道,和“花唄”差不多,自己需要使用的時候會比較幾種方式的利息費用后,再進行選擇。